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模糊语言学的第二语言教学

发布时间:2018-01-27 13:30

  本文关键词: 模糊语言学 第二语言教学 学习材料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模糊语言学从理论的视角解释了语言的模糊性,为第二语言教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其发展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发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二语言教师的教育思想的发展、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真正内涵的思索,以及对第二语言学习材料的选择。介绍模糊语言学理论和实证研究发展以分析模糊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革命性启发,提出:从事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和研究者要具有一定的模糊思想意识;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要在模糊的语言中寻找语言学习的真正内涵;第二语言教学所使用的材料应基于自然语言。
[Abstract]:Fuzzy linguistics explains the fuzziness of language from the angle of theory,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inspired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learners of language learning thinking's meaning, and the choic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troduction of fuzzy linguistic materials.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o analyze the fuzzy linguistics revolutionary inspiration for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have certain fuzzy ideology;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o find the true meaning of language learning in fuzzy language; the second languag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be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资助项目(2014JBM140) 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基于经典阅读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132579522)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一、引言模糊语言学是哲学、语言学和模糊理论共同发展的结果,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厚重的对语言的思考。它的产生对众多与语言有关的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文学、法律等。其承载的思想本应对第二语言教学思想有很多启发,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少量的研究者提出模糊语言学对第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平;;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融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程晓堂;康艳;;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3期

3 伍铁平;;外语学习的意义和我学习外语的历程与体会[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01期

4 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问题研究[J];外语研究;2011年05期

5 蒋跃;李璐;;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模糊语言构建权势关系的分析研究[J];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6 郑新民;李茨婷;;文化可教否? 应该教谁的文化?——访著名语言学家David Nunan教授[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2期

7 刘润清;;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J];英语教师;2010年12期

8 黄洁;;论现行外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渗透[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红;;浅论《红楼梦》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林晓纯;;商务信函中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翻译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胡健;试论模糊语义的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李萍,郑树棠;中英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探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褚雅芸;;《红楼梦》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两种英译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秦勃;;谈翻译中模糊对等的必要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陈亚琼;;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朱海燕;;探析《老人与海》中文学语言的模糊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王永忠,潘安;汉语成语中数字模糊性的理解及其行文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琛;;简析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价值[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夏远利;;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及其翻译原则[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朱国廷;;试论模糊学在高考作文判卷中的价值与应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胡敏;;词义模糊与教学(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菊;;法语广告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探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伟丽;;从《红楼梦》译本看模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月菊;;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Fuzzy Terms in Business Writing[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闫琳琳;;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以《卡拉维拉县的跳蛙》为例[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颖;汉语矛盾格的多维观照[D];安徽大学;2011年

8 许焕荣;基于投射的隐喻篇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窦卫霖;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国际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骆忠武;外交歧义:特点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代秋亚;英语幽默中的语用模糊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慧宇;英语面试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肖遥遥;中文手机短信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房芳;标记性:《血色浪漫》中玩笑话语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江媛;二语习得论文英语摘要中遁言使用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潘雪梅;试论影响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汪玲玲;包含数目词的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模糊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凤娟;刘永兵;;社会认知主义视角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伍铁平;语言中的“指鹿为马”[J];汉语学习;1982年02期

3 蔡基刚;唐敏;;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4期

4 唐磊;外语教材编制理论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12期

5 郑丽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6期

6 杨明蕊;黄爱凤;;《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一所二类本科院校为个案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范利东;对两则时事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吴格奇;英语教材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招呼语”之会话结构英汉对比分析[J];外语研究;2004年02期

9 刘丽;刘梅华;;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研究;2008年06期

10 陆扬;;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振科;以汉语为例谈第二语言教学活动的经济原则[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盛艳波;李小华;;典型性研究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郑军;;第二语言教学视野下的交际能力[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4 程志;徐建志;;现代脑科学研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5 杨美美;;菲律宾华裔儿童第二语言教学的探索[J];海外华文教育;2000年03期

6 卢植;介绍《认知与第二语言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7 张玲;;再认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对话模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8 孙静;;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J];现代交际;2009年10期

9 陈晓云;;第二语言教学中应注重情感因素和文化因素[J];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10 施春宏;;面向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构式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研究取向[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梦;;浅谈第二语言教学中“真实性”原则的把握[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黄海;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七月亮相北京[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春燕 通讯员 刘玉屏;怎样教外国人学汉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伯冰;第二语言教学与评估标准综述及建立汉语相关标准的设想[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芮德立;改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发展第二文化身份[D];苏州大学;2013年

3 徐佳;语言变化与第二语言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张晓静;美国中小学IVC教学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探索[D];郑州大学;2012年

5 于东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武晓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表已然义“是……的”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敬慈;面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在……X”格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小兵;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依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9 马妙红;语言教学之汉语教学及英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相关理论及英语教学案例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D];郑州大学;2012年

10 李品威;“怎么”的非疑问用法及第二语言教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8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68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4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