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时间副词“正”的两个位置及其不对称

发布时间:2018-01-31 01:57

  本文关键词: 时间副词 “正” 分布 不对称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正"表动作处在发生或进行状态,强调同时性,所以时间副词"正"的出现一般要有一个参照时间与之相契合。时间副词"正"在句中有两个位置:一是出现在参照时间之后,二是出现在参照时间之前。这两个位置上的"正"在语境、语篇分布、参照时间的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对称性,这些差异和不对称都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
[Abstract]:There are two positions in the sentence : First , after the reference time and before the reference time , the " positive " in the two positions is different in the context , the discourse distribution , the choice of reference time and so on , which shows the asymmetry , and these differences and asymmetry can be reasonably explained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论(一)时间副词“正”的语法意义“正”的本义《辞海》的解释为“正中、平正。不偏斜。”为形容词,如:“割不正,不食。”(《论语》)后来引申为“恰巧、恰好”,为情态副词,如:“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关于时间副词“正”的语法意义,吕叔湘认为“正”表示动作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晚姑;;复合词语义的形式化——述谓结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 杨平;;副词“正”的语法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2期

3 张亚军;时间副词“正”、“正在”、“在”及其虚化过程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王志;;时间副词“正”的两个位置[J];中国语文;1998年02期

5 潘文娱;谈谈“正”“在”和“正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

6 郭风岚;论副词“在”与“正”的语义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丁凌云;;双音节复合词语序排列中的认知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宣恒大;;现代汉语“名词+名词”歧义格式及其理解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周薇;朱乐红;罗炜;;汉语语序的“顺序象似性”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周伊;;量词“条”与“根”的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姜海艳;;事物,行为,性质三大词类范畴的同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赵斌;吴志云;;量词“张”对名词选择的范畴化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李劲荣;从认知图式看两种表领属关系的主谓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宗守云;;范畴化理论与四个世界理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李劲荣;;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季竞;;构式“VPt+QM+NP”中数量成分的多角度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5 周筱娟;;《诗经》“者”字略考[A];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瑶;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的《红楼梦》歇后语认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钟海英;叙事时距和时序艺术化操作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句探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孙兴锐;现代汉语“上”类方位词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蔡雅思;“N_1(的)N_2”构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明扬;B.Comrie《动态》简介[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2 伊原大策,柴世森;表示进行时态的“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3 郭志良;;时间副词“正”“正在”和“在”的分布情况[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3期

4 王志;;时间副词“正”的两个位置[J];中国语文;1998年02期

5 潘文娱;谈谈“正”“在”和“正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

6 郭风岚;论副词“在”与“正”的语义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凤霞;时间副词“曾经”“已经”的时态用法[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张亚军;时间副词“正”、“正在”、“在”及其虚化过程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杨德峰;;时间副词作状语位置的全方位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02期

4 周丽颖;;时间副词作定语分析[J];汉语学习;2007年02期

5 周丽颖;;关于时间副词做定语的合理性[J];汉字文化;2007年02期

6 倪重阳;;时间副词做定语的用法考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杨睿;雍淑凤;;隐喻机制造成时间副词“老”的语法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8 聂丹;;时间副词“一面”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吴茂刚;;论汉语时间副词“最”的存在与否[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10 高娜;汪智云;;“比”类时间副词的历时演变[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智渤;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多维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晓琳;三个域与时间副词[D];南开大学;2014年

3 贾改琴;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形式语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娟;时间副词用于肯定与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彬彬;现代汉语持续性时间副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婧;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界定及其定语用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枫;短时类时间副词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司冬颖;《禅真逸史》时间副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蔡逸纯;现代汉语“从来”类时间副词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7 王灵霞;现代汉语短时时间副词用法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尊章;先秦时间副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言军;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冰洁;现代汉语短时时间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77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77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a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