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看现代汉语自指词项的兼类问题
本文选题:现代汉语 切入点:兼类 出处:《外国语文》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现代汉语语法和词典研究中,概括词的兼类问题最为棘手,其中具有自指用法的概括词兼类问题尤甚。主流观点坚持兼类要尽可能少的“简约原则”,把分析语普遍存在的概括词语法多功能现象视为汉语特有的词类多功能现象,从而造成汉语词类“类无定职”的困境。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视角分析,发现上述观点已对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和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词性标注产生消极影响:现代汉语词典中兼类词条的数量被人为减少,造成现代汉语兼类现象远远少于现代英语的假象;对于规约化自指用法的表征,具有对称语义关系的词条在同一部词典中的词类标注自相矛盾、在不同词典之间相互矛盾的现象突出。因此,取消自指词项兼类禁令是解决汉语词类问题的重要出路。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 and dictionary, the problem of generality is the most difficult. Among them, the problem of generality with self-directed usage is especially serious. The mainstream view insists on the "minimalism principle" of the minimiz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and regards the multifunctional phenomenon of generalwords and expressions as the special multi-functional phenomenon of part of speech, which is unique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refore, it causes the dilemma of Chinese part of speech category "no assig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categorization of two-layer parts of speech, It is found that the above views have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tagging of parts of speech in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ies and on the tagging of parts of speech in modern Chinese corpus: the number of concurrent entries in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ies has been artificially reduced. The phenomenon of concurrent category in modern Chinese is far less than the false appearance of modern English.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stereotyped self-referential usage, the words with symmetric semantic relation are contradictory in the same dictionary.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ese part of speech by canceling the ban on the category of self-referential words.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哲声;;中国现代汉语形成溯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刘现强;;现代汉语节奏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3 李燕;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4 王玉婷;;现代汉语“核心更加靠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白玉;;现代汉语“之前”、“以前”对比分析[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王迟迟;;现代汉语中语气词的字调问题[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7 唐有章;;一种新的现代汉语序列法[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8 曹跃香;;现代汉语“V+头”中“头”的性质及语义来源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大明;;关于《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词性标注[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10 林华东;;现代汉语课程建设研究(提要)[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亚恒;“不齿”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新增义[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罗敏 整理;对现代汉语的再认识[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欣骏;警惕网络语言的侵蚀[N];张掖日报;2006年
4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柯进;规范华语使用 弘扬中华文化[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小王;《现代汉语模范字典》促进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周建设 主编;现代汉语教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王琪 时爽 张义冉;现代汉语怎样筛选网络语言[N];光明日报;2006年
9 许宝华;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10 张巨龄;从“以来”说到“今年以来”[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灵香江;现代汉语“如果A就B”类条件句认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AHMED ZARIF DAIF(艾哈迈德);现代汉语“否定词+疑问词+X”相关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曲抒浩;基于标记论的现代汉语状补应对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章敏;现代汉语中情态指向的反事实句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黄梅;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论意义[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朱斌;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荣;现代汉语“V向”和“V往”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真;现代汉语“最X不过”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高志如;现代汉语否定表达式“X才Y”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4 许江英;现代汉语唯状短语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叶力裴;现代汉语典型“连”字句形式语义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泽琴;现代汉语助动词“得(dei)”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贺黎;现代汉语“V+向+O”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宋佳;现代汉语“VX为Y”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林莹;现代汉语“不外乎”类主观小量判断词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敖双;现代汉语“数词+量词+动词”结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8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58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