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儿童早期语言中的情态量级
本文选题:早期儿童 + 情态量级 ; 参考:《中国语文》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基于三名普通话儿童01;07-04;06岁自然产出的语料考察儿童情态量级的早期习得。穷尽性统计数据表明早期儿童对情态量级已经习得,除个别情态词习得受到句法共现条件制约外,情态量级基本按从可能到必然的顺序习得,这个顺序符合不同情态量级概念的语义解释及其语义形成和理解难易度。从情态副词和情态词连用的习得时间上看,儿童03;00-04;06岁主观性逐渐发展成熟并能对情态值进行调节、对主观性进行量化。本文数据也表明:早期儿童开始显现一定的语用能力并对人际功能有所理解,已经具备了对可能世界的常识性认知及一定的推理能力。
[Abstract]:Based on the natural output data of three putonghua children aged 01- 07-040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arly acquisition of children's modality.The exhaustive statistical data show that the early children have acquired the order of modality, except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individual modal words is restricted by syntactic co-occurrence conditions, the order of modality is basically acquired in the order from possibility to necessity.This sequence accords with the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of different modal levels and its semantic formation and ease of understanding.According to the acquisition time of modality adverbs and modality words, the subjectivity of children 0300-0406 years old gradually developed mature and can adjust the value of modality and quantify subjectivity.The data also show that early childhood children begin to show certain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have some understanding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and they already have the common sense cognition and certain reasoning ability to the possible world.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儿童情态系统的早期习得研究”(14BYY059)的阶段成果 “北京市语言智能与技术应用”项目资助
【分类号】:H19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正存;;情态副词“反正”的用法及相关问题研究[J];语文研究;2008年02期
2 袁莉容;;现代汉语关系类情态副词[J];宜宾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钱如玉;情态副词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5年01期
4 肖应平;;现代汉语情态副词与动词情状的同现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10期
5 何咏梅;;英汉语演讲语篇研究——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副词的语义分布及人际功能对比[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张则顺;;现代汉语确信情态副词的语用研究[J];语言科学;2012年01期
7 刘君;;情态副词“逐渐”的语义特征考辨[J];文教资料;2013年08期
8 赖先刚;情态副词的语义特征与选择限制——兼论汉语情态副词表示的社会活动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9 杨国华;;近代汉语情态副词的发展特点——以表“徒然、空枉”类的情态副词的演变为例[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2期
10 肖应平;;现代汉语情态副词与形容词类型的选择性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晓红;情态副词多维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玉玲;《徐霞客游记》情态副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3 方瑜;《岐路灯》的情态副词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4 马贝儿;中亚留学生“一X”类情态副词学习情况调查分析[D];新疆大学;2016年
5 刘诗涵;《博雅汉语》情态副词调查与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徐媛媛;现代汉语“亲x”类情态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郎咸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情态副词习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萃;汉日情态副词对比与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苏秋菊;《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情态副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李明敏;汉语否定性情态副词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1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76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