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字中的互文修辞
本文选题:名字 + 语义相反 ; 参考:《当代修辞学》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人名与字语义相反的互文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出现频率较高的互文辞格进行统计梳理,并将之置于互文性理论关照下,追溯源文本,对互文辞格的修辞动因进行分析。通过对两种"互文性"的辨识,构建一个适合本文研究案例的理论框架,并将之放置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语境下,追寻这种独特的互文辞格背后深刻的潜文本意义。
[Abstract]:Taking the intertextuality structure of Chinese ancient names contrary to the meaning of word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frequently occurring intertextuals, and puts them under the care of intertextuality theory to trace back to the source tex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hetorical motivation of the cross-etypes.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intertextuality,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suitable for the case study in this paper is constructed and placed in the broad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to pursue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text behind this unique intertextualit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国;互文性[J];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2 杨中举;泛互文性:网络文学的美学特征[J];当代文坛;2004年02期
3 尹衍桐;从互文性看翻译与创作的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4 郝永华;"互文性"理论涵盖的文学基础理论问题[J];理论与创作;2005年02期
5 李建红;;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文章标题的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2期
6 闵云童;;互文性写作:新的文本表意策略[J];当代文坛;2007年01期
7 贾玉洁;;浅谈互文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及对应的翻译技巧[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刘宏升;;互文性与跨文化交际[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12期
9 李晶;;互文性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琨;;从互文性角度看广告的翻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伍瑜;;“互文性”及相关问题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万丽媛;;从引用看语篇的互文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璐;;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魏晓慧;;互文性翻译理论观照下的中国电影名称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复旦大学中文系 祝克懿 黄蓓 译;多声部的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魏炜;库塔克《游戏》文本的互文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向红;互文翻译的语境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姜怡;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计算的典籍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曾文雄;翻译的文化参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粟;互文性与翻译[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张敏;从互文性视角研究文学翻译[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3 李玲玲;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化平;翻译研究中的语篇互文性[D];山东大学;2006年
5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6 安芳;互文性与翻译[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娟;汉语体育新闻评论中互文性的类别和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兰兰;流行语翻译互文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刘小艺;论《荒野的呼唤》两个译本的互文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海磊;当代油画的“互文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14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81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