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标点特征和创制机理:与欧洲标点传统对比
本文选题:句读 + 两级标点 ; 参考:《中国语文》2015年06期
【摘要】:通过整理中国古代标点符号,并对比欧洲标点传统,采用当代语言学视角,本文探索了汉语古籍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本质特点及其创制思想。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发现中国自古就缺乏严格意义上标识小句和句子的两级标点系统,引入西式两级标点导致汉语产生过度语法信息,进而解释现代汉语中句号使用的不确定性和语法体系中"句子"的模糊性。本研究指出了现代汉语标点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强调标点符号使用应与语言自身规律相匹配,为今后如何改进规范标点符号提供了参考。
[Abstract]:By sorting out the ancient Chinese punctuation marks and comparing the European punctuation tradition with the contemporary linguistic perspectiv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e of punctuation marks in ancient Chinese books and their creative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no two-level punctuation system for identifying clauses and sentences in strict sense in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two-level punctuation leads to excessive grammatical information in Chinese. Then it explains the uncertainty in the use of periods and the fuzziness of sentences in the grammatical system.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and root causes of the punctuation system in modern Chinese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use of punctuation marks should match the laws of language itself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how to improve the punctuation mark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YY038)资助
【分类号】:H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邵霭吉;;《马氏文通》“句读之别”再认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陆丙甫;谢天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本多元化[J];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01期
3 杨泽林;;句读源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4 黄鸿森;漫不经心,一逗到底[J];语文建设;199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萧世民;汉代标点符号考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岳方遂;论旧式标点符号的流变[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4期
3 彭泽润;陆丙甫;黄昌宁;;语义互联网时代迫切需要汉语的词式文本[J];中国语文;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樊德华;《论语》语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悦;词切分对来华留学生汉语阅读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丙甫;增加汉字书写系统的语法信息[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白学军;田瑾;闫国利;王天琳;;词切分对美国大学生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9年01期
3 马庆株;;汉语汉字国际化的思考——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支撑研究[J];汉字文化;2013年03期
4 万业馨;;略论汉语拼音和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位置和关系[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3期
5 陆丙甫;汉字文本便读格式初探[J];修辞学习;2005年05期
6 沈模卫,李忠平,张光强;词切分与字间距对引导式汉语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1年05期
7 陆丙甫;汉语拼音的阅读心理[J];文字改革;1985年06期
8 吕叔湘;;重印《马氏文通》序[J];语文研究;1983年01期
9 冯胜利;;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J];中国语文;2010年05期
10 黄彩玉;;“V_双+N_双”歧义结构的实验语音学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尹斌庸;论文字的形象性[J];文字改革;1983年06期
2 才让加,吉太加;基于藏语语料库的词类分类方法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才让加,吉太加;藏语语料库的词性分类方法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冯志伟;机器翻译和它的“代”[J];文字改革;1985年05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陆丙甫;;增加汉字书写系统的语法信息[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卢俊之;陈小荷;曲维光;王东波;陈锋;丁德鑫;;基于语法功能匹配的汉语句法分析算法[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教育部语信司;“现代藏语语法信息词典数据库研究”通过鉴定[N];语言文字周报;2012年
,本文编号:1825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82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