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的结构与意义及话语分析的应用
本文选题:话语类型 + 话语单位 ; 参考:《当代修辞学》2017年02期
【摘要】:话语分析的典型对象是比句子大的语言成分,主要特点是密切联系语言的使用环境。以何种语言单位作为话语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一般以句子为其基本单位,但根据话语类型和研究目的,也可以是句子之外的其他语言成分。判断句与非句使用的是语法标准。判断话语和非话语,除了早期的Zellig Harris等使用形式标准之外,现在一般都根据成分之间是否具备连贯性这个意义标准。连贯性是语言信息流的重要属性,本文讨论它在话语组织中的主要表现手段。话语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但用来研究语言本体成分的形式和意义,也用来研究话语篇章表现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意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代表。侧重语言本体研究的话语分析和侧重语言社会、文化和政治意义的话语分析两者之间有何异同,本文作了简要分析。
[Abstract]:The typical object of discourse analysis is the language component which is larger than the sentence, and its main feature is tha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language is used. There is no definite answer as to which language unit is the basic part of discourse. Sentences are generally taken as their basic units, but they can also be language components other than sentences,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utterance and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Judging sentences and non-sentences use grammatical standards. In order to judge utterance and non-utterance, except for the early Zellig Harris standard, it is generally based on the meaning criterion of coherence between components. Coherence is an important attribute of language information flow. Discourse analysis, as a research method, is used not only to study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linguistic Noumenon, but also to study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discourse discours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is aspect.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course analysis which focuses on the linguistic ontology and the discourse analysis which focuses on the linguistic society, culture and political meaning.
【作者单位】: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
【分类号】:H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 Schiffrin ,D. Tannen ,H. Hamilton ,马博森;《话语分析手册》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4年04期
2 苏海燕;;国内话语分析研究概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戴健;;话语分析新动态——新书综述[J];外语研究;2006年03期
4 郑东升;;话语分析必然走向批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5 成晓光;;作为研究方法的话语分析——评《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6 黄会健;冷占英;顾月秋;;话语分析的建设性转向——从批评话语分析到积极话语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
7 彭建蓉;林俐;;价值观在话语分析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5期
8 张文莉;;对话语分析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探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9期
9 胡东平;易来宾;;话语分析:反思与建构[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10 刘红艳;李悦娥;;话语分析诸方法对比分析(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顾曰国;话语研究纵横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楠;从话语分析角度对中美国家领导人讲演的对比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方玲;积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基督教在华赈灾报道评价分析[D];贵州大学;2015年
3 王凡;[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4 温少君;电影《红高粱》的动态多模态话语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6年
5 胡文停;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会话的话语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尹炳兰;“是……的”句话语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7 赵蕾;网络造句现象的话语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成飞;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外交话语中态度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9 杜婷婷;评价理论框架下李克强总理政治报告的积极话语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10 刘太芹;积极话语分析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的评价资源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43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84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