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关系组与词典收词
本文选题:词汇关系组 + 《现代汉语词典》 ; 参考:《语文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文章首先确立了"词汇关系组"的概念及其类型。认为词汇关系组是指词汇成员在同义(近义)、反义(对义)、类义(相关义)关系上的聚合。词汇具有系统性,同时又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这些特点在词汇关系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组内成员的产生时间上看,词汇关系组可以分为全新词汇关系组、新产生的词语与已有词语构成的新旧对应词汇关系组和已有词汇关系组(包括不断增加新成员的已有词汇关系组)三种类型。文章还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增补的词汇关系组及其词语,论述了词典在增补词语时应重视词汇关系组内成员收词的平衡性、系统性等问题。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establishes the concept and types of lexical relation group. The lexical relation group is defined as the aggregation of lexical members in synonyms (synonyms), antisense (synonyms) and synonyms (related meanings). Vocabulary is systematic, dynamic and open, especially in lexical relation group.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generation time of the members in the group, the group of lexical rel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a new group of lexical relations.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new and old corresponding lexical relation group and existing lexical relation group (including the existing lexical relation group with new members).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lexical relation group and its words added in the 6th edition of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and discusses the balance and systematicness of the words received by the members of the lexical relation group when the dictionary supplements the word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1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概述[J];辞书研究;2013年02期
2 王楠;;《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动作+人体器官”类动词的修订[J];辞书研究;2014年04期
3 刘兰民;仿词造词法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4 谢晓明;“绿色”不止一种引申义[J];汉语学习;2004年04期
5 晁继周;;说别义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张博;;反义类比构词中的语义不对应及其成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7 周洪波;新词语的预测[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2期
8 苏新春;;论《现代汉语词典》与《重编国语辞典》的词汇比较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谭景春;;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条目修订[J];中国语文;2012年06期
10 王楠;;双音节动宾式人体动作词语的语义衍生方式及语义类型[J];中国语文;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作艳;;字族化与汉语未登录词的自动提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洁;语言结构规律对新词语仿造的作用试探[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0年02期
3 王东海;王丽英;;谈新词语预测的依据[J];长江学术;2010年02期
4 邓彦君;;仿词造词法及其在新时期得以广泛运用的原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5 亢世勇;《新词语大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2003年02期
6 杜翔;;略论别义关系与别义词[J];辞书研究;2007年05期
7 黄婉梅;;黎锦熙与《国语辞典》及其他[J];辞书研究;2008年06期
8 冯寿忠;;成语文化及其研究的价值原则[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1期
9 周旭阳;;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X+女”族汉语新词[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利来友;;专家会诊:《现代汉语词典》的伤与痛——1996年修订版、2002年增补本释义批评研究综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春华;;新词语构造的合作机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龙生;;语言潜、显理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3 刘禀诚;;歇后语论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郭嘉伟;亢世勇;;新词语研究的现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章望婧;;汉语褒贬义成语语用现象研究——以“守株待兔”为例[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6 王晓东;;“交费”与“缴费”[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杨霞;初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华;基于关键短语的文本内容标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吴茗;现代汉语常用语素项属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刘吉艳;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关俊红;二十世纪辞书儿化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博;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珊珊;现代汉语“客”词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马宁宁;词群化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阮氏梨;汉语越南语词语模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莉莉;文化生活类新词语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袁科;单音节反义动词不对称现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金妍珍;论对外汉语新词新语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刘婧;汉语最新词语透析[D];安徽大学;2011年
9 夏骏刚;从汉英语文词典目翻译的角度看汉语新词族的英译[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杨茂荣;论语言文字规范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德宣;《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杂语[J];辞书研究;1980年01期
2 晁继周;从比较中认识规范型词典——再论规范型词典的特点[J];辞书研究;1993年01期
3 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与吕叔湘先生的辞书学思想[J];辞书研究;2004年06期
4 姜自霞;;《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单音语素释语打头字“指”的使用[J];辞书研究;2009年01期
5 应雨田;;《现代汉语词典》某些比喻义献疑[J];辞书研究;2009年04期
6 吕波;试析《现代汉语词典》对词的理据的注释[J];辞书研究;1996年02期
7 于石;关于释义中置前的提示词[J];辞书研究;1996年02期
8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9 刘大为;比喻词汇化的四个阶段[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概述[J];辞书研究;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碧蓉;物理学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1885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88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