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名的语言性质
本文选题:专名 + 语言性质 ; 参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专名是语言哲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语言学对其有所忽视。从语言学的角度说,专名并非语言之外的符号,而是语言词汇系统的一部分。专名的指称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无限性,这形成了专名的游离性与开放性的特征。从当代词汇学区分词库与词法的角度来看,专名一部分是词法词,一部分是短语。专名语言性质的判定涉及复音化起始年代的判定。在判定部分专名属于词法词的基础上,基于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的复音专名(词)的语言事实,可以认为汉语复音化始于殷商时期。
[Abstract]:Proper name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linguistic philosophy, which is ignored by linguistics. From a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proper names are not symbols other than language, but part of the lexical system of language. The reference of proper name has relative independence and infinity, which form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sociation and openness of proper nam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istinguishing lexicon from lexicon, proper names are lexical words and phrase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proper name language involve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eginning of polyphonation. On the basis of judging that some proper names belong to lexical words, and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polyphonic proper names (words) in Yin Shang oracle and Jin Dynast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hinese polyphoneticization began in Yin Sha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商周金文字词集注与释译”(13&ZD130),项目负责人:邹芙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文复音词与上古汉语复音化研究”(09XYY015),项目负责人:杨怀源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程本学;;专名意义的两种理论及其融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庞陈婧_g;刘永志;;中国自然景点名称的隐喻和转喻研究[J];外国语文;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徐晓宇;;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曹佳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6 张睿海;孟娟;;生态农业开发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7 陈文武;;农民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特征及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8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左慧芳;;建构主义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叶松庆;;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培养的相关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6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王立志;;企业培训体系建设[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伯承;;世界语与术语工作[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翁奕波;;论学术期刊的准商品属性[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10 王建军;;《汉字部首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2009)读后[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詹晓阳;基层政府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安琪;企业文化视域中的青年职工政治社会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文静;初中生课堂违纪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屹炜;中国地名与景点名称的德语翻译[J];德语学习;2005年06期
2 陈凌燕;傅广生;;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中的语境制约及应对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3 贾秀海;旅游文化景观术语英译技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先亮;语言性质的再认识——王希杰先生的语言观[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刘芸;;现代汉语象声词的语言性质和运用特征[J];菏泽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 朱湘蓉;;秦简语言性质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年01期
4 H·M·拉辛金娜;刘大为;;功能语体:两种对立倾向的相互作用[J];当代修辞学;1989年03期
5 赵介平;;从语音性质谈朗读的理论与实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贾红霞;陈绍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语言[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周复纲;;正反同辞及其语言性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先亮;;语言性质的再认识——王希杰先生的语言观[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沈锡伦;关于语言性质的再思考[N];语言文字周报;2012年
,本文编号:1954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5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