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词和同源宾语结构
本文选题:同源宾语 + 名词化 ; 参考:《当代语言学》2015年03期
【摘要】:与郭锐(2011)的观点一样,本文也认为离合词不是构词语素的分离造句,离合词没有分离过,离合只是假象。同时,本文提出,离合词是双音节不及物动词带其他成分时形成的同源宾语结构,其生成涉及复制移位、名词化、PF层互补删略等。离合同源结构是汉语扩展动词句法能力的一种手段,使动词接受超出其句法能力的依存成分。在此视角下,不但各种离合词结构都能合理生成,诸多相关现象能得到更好解释,同时,也能把离合词纳入语言共性的视角。
[Abstract]:As with Guo Rui ( 2011 ) , it is also believed that the clutch term is not a separate clause of the word formation , the clutch is not separated , and the clutch is only a false image . At the same time ,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lutch word is a kind of homologous object structure formed when the double syllable does not pass through the other components . The clutch homologous structure is a kind of dependent component which exceeds its syntactic ability . In this view , not only can the various clutch word structures be reasonably generated , but also the related phenomena can be better explained , and meanwhile , the clutch words can be included in the visual angle of language commonness .
【作者单位】: 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香港政府UGC资助的GRF项目(CityU 148607,CityU 146509)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上之;离合词是不是词?[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说“很+不V”[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范振强;肖治野;;双重否定:否定之否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立民;;语言的结构和结构的转化——句子生成初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姬云鹏;刘裕昆;王宁川;;《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译文商榷举隅[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杜衡;李林霞;;技术特征团和外延比较法——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方法小议[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10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仲儒;;名词短语的句法结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杨素英;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石爱兵;;九十年代后离合词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4 石定栩;;动词后数量短语的句法地位[J];汉语学报;2006年01期
5 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6 刘丹青;;名词短语句法结构的调查研究框架[J];汉语学习;2006年01期
7 安丰存;;从量词的语法化过程看语言结构的内部调整[J];汉语学习;2009年04期
8 安丰存;程工;;汉语量词形态句法属性研究[J];汉语学习;2011年02期
9 萧频;李慧;;印尼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及原因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杨峥琳;;中级水平韩国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情况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辉;现代汉语事件量词的语义和句法[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勇;汉语动宾型离合词的语用分析[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2 蔡国妹;离合词探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沙吾丽·库尔班别克;浅谈离合词教学[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王彬;;离合词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肖模艳,张骁;也谈离合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刘江涛;离合词特点再认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郑海丽;;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8 任海波;王刚;;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分析[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9 周丽萍;;离合词研究综述[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1期
10 黄晓琴;;“离合词”研究综述[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琪;;近年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综述[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史晓东;;汉英机器翻译中离合词的处理[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韩敬体;一部精品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崔智娟;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靖石;离合词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亿兵;离合词离合形式的调查统计及其应用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春霞;基于语料库的离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4 刘彩华;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动补式离合词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5 童玲;普及化等级词汇表中离合词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金普;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7 由玉欣;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8 张丽捚;初级汉语离合词使用情况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翁杜薇;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英智;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18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1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