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词汇转类及类推——以台湾地区华语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19 04:38

  本文选题:台湾地区华语 + 词类活用 ; 参考:《汉语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台湾地区华语实词的转类及类推。其中包含了动词及物性的转换、虚化,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动词、量词等。这些用法大多出现在网络媒体、日常口语,借此呼应学者"词类活用"是在某个时空下临时借用,增添语言的生动及活泼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version and analogy of Chinese notional words in Taiwan. It includ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verbs and transitivity, the vacuity of nouns, the use of nouns as adjectives, verbs, quantifiers and so on. Most of these usages appear in the network media, daily spoken language, by which the scholars "active use of parts of speech" is temporarily borrowed in a certain time and space, adding the vividness and liveliness of the languag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华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编号:11&ZD128)的资助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敏;文言文中词类活用问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薛云芳;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说质疑的质疑——与任福禄先生商榷[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徐艳华,陈小荷;古今词类活用趋势[J];求索;2005年07期

4 付开平;;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的再认识[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宋煜;王冬梅;;“词类活用”研究的得失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6 宋煜;;“词类活用”产生的动因及其发展趋势再探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谢序华;;古汉语“词类活用说”应该取消[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8 钱爱琴;;谈谈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J];文学教育(下);2010年01期

9 马汉元;;中职语文词类活用教学引导法例谈[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7期

10 谢文乾;;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综述[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滕慧群;;对古汉语中词类活用问题的思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邹立志;白聪;;论古今汉语词类活用的不同本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宗英杰;;词类活用辨析三步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4 党怀兴;;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与辞书编纂[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确山一高 李慧;话说文言文[N];学知报;2011年

2 鄢陵三高 张俊杰;谈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N];学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谷瑞娟;《孟子》词类活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曲文蕾;《吕氏春秋》词类活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文海;汉越词类活用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程艳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5 郑丽;词类活用的多视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38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38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f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