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摹结构“X样”的功能表达与叠合动因
本文选题:“样” + 状态化 ; 参考:《华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比况助词"样1"功能上表现为状态化,以陈述方式传达状态描摹表述对象;摹状助词"样2"功能上表现为状态指别,以指称方式传达状态描摹表述对象。"X样1"呈现自述/转述和测断/比拟的特点,"X样2"呈现自指/转指和实呈/比拟的特点。引起"X样"表达叠合的动因有:高层功能的一致性、语义积淀的关联性以及凸显视角的转换性。最后,提出了将比况助词与摹状助词合并为描摹助词的设想。
[Abstract]:The function of "sample 1" shows a state of state, which describes the state of expression in a state of present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description "sample 2" is expressed as a state, and the state of the "X like 1" presents a special point of self speaking / retelling and an analogy / analogy. "X like 2"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 reference / referential and real / analogous. "X The reasons for the expression of overlapping ar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high-level function, the relevance of the semantic accumulation and the conversion of the prominent angle of view. Finally, the idea of combining the comparison words with the copy auxiliary to describe the auxiliary words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标记理论视角下的汉语描摹助词研究”(SK2014A257)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3 朱俊阳;;“似的”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3期
4 张谊生;;当代汉语摹状式“X状”探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1期
5 张谊生;;当代汉语摹状格式探微[J];语言科学;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肖薇;夏竞成;;语用视角下的认知转喻和语篇连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熊仲儒;动结式的致事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陈全静;;数词的紧邻连用与“一再”、“再三”的副词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梅洁;;浅析赵岐《孟子章句》中关于谓词转指的注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黄爱妮;;关于“来着”的几点语用认知上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8 李明;古代汉语教学中“者”“所”问题的处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安志伟;;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的产生途径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10 赵彩红;;“烙饼”类同形异构复合词“潜标记”转指的认知[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华文;;试论英汉双语词典的认知模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姜向荣;;小说语言形象变异与语境适应[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赵敏之;;“的”字结构的语义可省略形式[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薇薇;;“VP者”与“VP的”的对应关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宋春阳;陆汝占;方向红;;基于类义抽象的汉语复合词义的求解模式探索[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李斌;曲维光;陈小荷;;名词转喻的自动理解[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9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10 曹跃香;;现代汉语“V+子”式词的指称类别的认知解释[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7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君章;现代汉语“V单+N”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海艳;《论衡》联合式双音词语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娜;意义构建中的概念转喻[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钟鸣;汉英事件名词比较[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达;“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3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4 古川裕;谈现象句与双宾语句的认知特点[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5 邹崇理;;组合原则[J];逻辑学研究;2008年01期
6 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7 沈家煊;;“糅合”和“截搭”[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8 张谊生;说“X式”——兼论汉语词汇的语法化过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10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群;;《型世言》中的比况助词考察[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宁廷德;;也说“似的”与“似地”[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7期
3 胡华;比况助词短语略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吕欣;曹炜;;《红楼梦》前80回比况助词“似的(也似的)”计量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06期
5 郑秋娟;曹炜;;《儿女英雄传》比况助词计量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荣嵩;;谈“一样”——兼谈“似的”[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6年04期
7 戴璨之;ために”与“とぅに”之比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戴璨之;“たぬに”与“よぅに”之比较[J];日语知识;1995年10期
9 胡承佼;;现代汉语叠加式描摹结构探析[J];汉语学习;2014年03期
10 吴仲华;“X也似的”简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祝青;现代汉语比况短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新义;周口方言的助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3 祁艳红;比况短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万琴;泥母系代词的发展动向[D];温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77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7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