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范畴:关于感叹、疑问、否定之间的语用迁移的研究
本文选题:意外范畴 + 意外三角 ; 参考:《当代修辞学》2015年05期
【摘要】:对意外意义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学术讨论史,它包括全新的信息,以及对这一状态的惊讶。意外与语法系统的相关范畴有区别,但并非自立于它们之外。在"意外三角"中,疑问、感叹分别借助"意外"这一桥梁彼此向对方转化,同时产生或强或弱的语用否定功能。我们集中讨论了"意外"范畴在整个汉语语法系统中的地位、功能与运行条件,运用了来自不同语言的大量语例来展示人类语言的修辞语用共性,以此来解释汉语与其他语言中的各种语法现象。
[Abstract]:The study of unexpected meaning has a long history of academic discussion, which includes new information and surprise at this state. Accidents are different from, but not independent of, the related categories of the grammatical system. In the Triangle of accident, doubt and sigh transform each other into each other with the help of the bridge of "accid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duce strong or weak pragmatic negative functions. We focus on the status, function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category "unexpected" in the whole Chinese grammar system. We use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from different languages to demonstrate the rhetorical and pragmatic commonalities of human languages. This explains various grammatical phenomena in Chinese and other languag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国家开放大学(成都);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项目《现代汉语及方言中的否定问题研究》(批准号:12AYY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袁毓林;;反预期、递进关系和语用尺度的类型——“甚至”和“反而”的语义功能比较[J];当代语言学;2008年02期
2 陈振宇;安明明;;反问(否定性疑问)的语义和功能——以汉语与马达加斯加语的反问标记为例[J];对外汉语研究;2013年02期
3 王健;;一些南方方言中来自言说动词的意外范畴标记[J];方言;2013年02期
4 谷峰;;汉语反预期标记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14年04期
5 袁劲;说“难道”[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瑜;;现代汉语副词“难道”“究竟”之在疑问句中使用情况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2 刘红妮;;“甚至”的词汇化与多种功能的形成[J];当代语言学;2012年03期
3 谢晓明;左双菊;;“难怪”的语法化[J];古汉语研究;2009年02期
4 方红;;“幸亏”与“好在”的语义语用功能及选择差异[J];对外汉语研究;2010年00期
5 陈振宇;安明明;;反问(否定性疑问)的语义和功能——以汉语与马达加斯加语的反问标记为例[J];对外汉语研究;2013年02期
6 崔金涛;;“字”、“词”关系刍议——“字本位”理论的优势与不足[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7 贾丹丹;;现代汉语宾语论元角色的突显认知机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罗凤莹;;桂林话的语气词“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2期
9 王健;;一些南方方言中来自言说动词的意外范畴标记[J];方言;2013年02期
10 水无砥;纪永娟;;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言据性对比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莉莉;现代汉语无条件让步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焕香;汉英双重否定范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志英;现代汉语特殊否定现象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丹丹;现代汉语“管”字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丛众;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反而”及其相关句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红;现代汉语疑问语气副词与疑问句类型匹配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肖立娟;基于语料库的“难道”反问句的翻译及功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许涛;“X知道”格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钱锦昕;“白X”及其相关构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季承;汉语反预期标记词习得情况考察[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曲红艳;反诘语气副词的功能考察[D];延边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方遂;论语气三角和句末点号[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熊仲儒;“呢”在疑问句中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徐晶凝;汉语语气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张健军;完句范畴的归纳及理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6 齐正喜;谈谈句型——兼论设问句和反问句[J];法苑.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7 洪波;汉语祈使句委婉程度的表达[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尚来彬;;“正”、“在”、“着”、“呢”连用共现与活动动词及其短语的搭配[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徐继明;否定疑问句与反问句不可混淆[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邓渝;伍欣;;漫谈“吧"[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汝建;语气和语气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1998年
7 郭婷婷;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D];武汉大学;2005年
8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彦;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2 廖崇阳;语言中的主观性与“吗”字问句[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徐鹏波;“还、又、也”语气义的表达机制[D];北京大学;2007年
4 董宪臣;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5 孙苹;《雷雨》语气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华晴岚;对外汉语常用语气助词的教学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尹胜娟;“呢”与副词同现探讨[D];复旦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红,李晓利;负语用迁移对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正面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潘敏;语用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田有兰;英语学习中社交语用迁移和语言语用迁移的调查与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彭俊芳;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语用迁移现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法小鹰;;中国学生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负语用迁移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6 高惠宁;张学增;;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现象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唐红芳;;从负语用迁移看语用失误[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任怡霖;;恭维语回应中的语用迁移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王蕾;;语用迁移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黄清贵;林丽霞;林敦川;黄丽;;非熟练外语学习者交际中Back-channeling现象的分析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学军;拒绝语的语用迁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皮亮;语用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2年
3 白茹玉;基于请求言语行为的对英语学习中语用迁移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王劫丹;中美大学生请求语策略语用迁移的对比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5 张冰妍;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称赞语回应中的语用迁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武亚丽;中国大学生英语抱怨语的语用迁移[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秦静;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用迁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王蕾;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拒绝语中的语用迁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岩;语用迁移中的身份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赵娜;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负语用迁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编号:2081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8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