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研究生_10认知语言学之我见
本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之我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27卷第5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Vol.27N;2004年9月JournalofPLAUnive;认知语言学之我见;王寅;(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重庆400031;摘要:认知语言学尚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尚未形成完;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定义;研究内容;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MyInterpretationofCognit;
第27卷 第5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Vol.27 No.5
2004年9月Journalof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Sept12004
认知语言学之我见
王 寅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重庆400031)
摘 要:认知语言学尚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学派内部也存在较大分歧。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认识。综合国内外学者各种观点,笔者认为可区分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并认为,狭义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意义研究为中心,旨在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定义;研究内容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22X(2004)0520001205
MyInterpretationofCognitiveLinguistics
WANGYin
(ForeignLanguagesResearchCenter,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Chongqing,400031,China)
Abstract:Sincecognitivelinguisticsisstillunderdevelopment,therelacksaunifiedtheoreticalsystem.Discrepanciesstillexistwithinthedisciplineandscholarsholddifferentviewsaboutitsstatus.Basedonvariousviewsfrombothhomeandabroad,thepresentauthorpostulatesadistinctionbetweenmicroandmacrocognitivelinguistics.Themicroapproachcanbedescribedasfollows:Startingfrombodilyexperienceandcognition,andcenteredonmeaning,cognitivelinguisticsisanemerging,cross2disciplinarysubjectthatadherestothephilosophicalviewofbodilyexperience,andisaimedataunifiedaccountofcognitiveprinciplesbehindlanguagefactsthroughdelvingintocognitivestrategiesandknowledgestructure.
Keywords:cognitivelinguistics;definition;contentsofresearch
1.概述
认知语言学为我们研究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全新的方法,近二十几年来发展迅猛,一大批论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认知语言学0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1971年,原指真正研究大脑中语言机制的学科。(参见Lamb,1998:381)时下国内外学者所说的/认知语言学0与Lamb所说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并不相同。目前盛行于欧洲、北美及其他国家的/认知语言学0指的是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和90年代得到迅
还定期出版CognitiveLinguisticsResearch系列丛书,最近刚出版了第25期,书名为EnglishInversion)AGround2before2FigureConstruction。我国学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零星介绍国外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90年代后期该领域的研究已渐成气候,各语言学刊物刊载的这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外语界和汉语界先后出版了10多种认知语言学方面的专著,这一领域逐步成为我国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研究队伍初步形成。进入新千年,我国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更呈现出欣欣向
猛发展、至本世纪已渐成主流的新兴语言学流派。荣的一派大好景象,并逐步走向深入。各高校和研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ICLA)于1989年春天在德究机构纷纷立项,研究格局呈现系统化、多元化的国的Duisburg成立,定期发行期刊,出版丛书,到目前已召开了8次国际性研讨会,明年将在韩国汉城召开第九届大会。德国MoutondeGruyter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3-12-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2EYY001)
作者简介:王 寅(1950-),男,江苏盐城人,四川外语学院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英汉语对比。
1
趋势,从介绍综述走向专题研究,从理性探索走向语言教学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从单语分析走向汉外对比,从理论基础(哲学基础、心理基础、生理基
础)阐述走向对认知方式的透视。与此同时,以认知语言学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活动也相继进行。苏州大学于2000年4月和2002年10月举办了两届全国认知语言学讲习班,2001年10月和2002年10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和苏州大学召开了两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
虽说认知语言学在西方于20世纪80年代才算正式建立起来,但人们通过/认知0和/心智0研究语言的方法由来已久。国内汉语界从/认知0和/功能0角度研究语言此前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究流派,研究语言与知识的获得和使用中的思维过程,反对行为主义和/刺激)反映0论,分析人类在思维、储存信息、理解话语和说话过程中所使用的认知策略,从而揭示思维的结构和组织。这一描述显然把乔氏理论也纳入认知语言学中了。乔氏认为语言是人脑中的心理客体,是人类心智能力的一部分,因而把语言研究划归认知心理学,而乔氏本人也曾自认为是认知语言学家。Saeed也将乔氏理论归入在认知语言学门下。(1997:299)然而Lakoff&Johnson则认为认知语言学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这是因为汉语自身的特点更适合从认知和功能角度进行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0,我山之石,亦可攻玉。在当今全球化的大潮中,我们既要借鉴西
方学者的理论,也要学习我国汉语界的研究成果。只有将中西语言理论结合起来,洋为中用,中西结合,o才能对复杂的语言现象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提出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2.学科的归属与分类
一般说来,认知语言学主要有以下3个主要来源,这些领域的重要学者也成为国外认知语言学界的主要代表人物:一、从转换生成学派中分裂出来的生成语义学家,如:Lakoff、Langacker、Fillmore等。二、从认知和/或功能角度研究语言的主要学者,
如:
Taylor、Dirven、Talmy、Geeraerts、Turner、Sweester、Rudzka2Ostyn、Giv??n、戴浩一、Brugman等,他们主张运用普遍的认知方式来解释
语言的形式和功能,深入研究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这一阵营中还包括研究语言共性和类型学、
或从类型学和认知角度研究语义演变、语法化、象似性等现象的学者,如Haiman、Heine、Hopper、Traugott、Croft、Hawkins、H??nnemeyer等,也包括认知语用学家Sperber和Wilson等。三、关注认
知研究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等,主要有:Johnson、Putnam、Gibbs、Rosch、Piaget、Fauconnier、Labov、Rumulhart、MaClelland、Lamb、?
Lounsbury、Berlin和Kay。
笔者认为,上述3个来源构成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还可包括:Jackendoff对认知语义学的论述,?
Wierzbicka的语义理论,Dressler的自然主义语言学模式(自然音系学、自然形态学、自然句法学)等。由于认知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理论有同源关系,也有学者将后者也纳入前者之中。如1996年出版的RoutledgeDictionaryofLanguageandLinguistics把认知语言学描述为:50年代末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的研
产物,是基于体验哲学的,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与基于混合哲学(指笛卡儿理论与形式主义哲
学理论的混合)的乔氏语言学理论并不一致。
(1999:77)他们认为,在认知语言学中不包括TG理论,认知语义学自然也就不包括客观主义、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在语言学界有/认知语言学是对乔姆斯基革命的一场革命0的说法。
Taylor认为,当代语言学家大多持/语言存在于使用者的心智之中0
(Languageresidesinthe
mindsofitsusers.)的观点。(2002:5)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研究都与/认知0有关。袁毓林认为:如不计较技术和细节上的巨大差异,勉强概括各种研究路子背后的共同特征,那么当代一些有影响的
语言学流派大都可以归在认知研究这个名目之下。
(1998:1)
综上所述,认知语言学可大致归纳出以下4个层次:
(1)仅指Lakoff、Langacker、Taylor、Talmy等人的理论;
(2)指上述狭义的认知语言学;(3)指上述广义的认知语言学,含乔姆斯基和Jackendoff等的理论;
(4)更广义的流派,如袁毓林所述。
由此可见,认知语言学从研究范围和方法来讲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Taylor区分了大写的CognitiveLinguistics(相当于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和小写的cognitivelinguistics(相当于广义的认知语言学)。(2002:5-8)
从语言学常规的研究层面来看,认知语言学还可分为:认知音位学、认知词汇学、认知语法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认知语篇学等分支。
与认知语言学平行的学科则有:认知心理学、认知社会学、认知人类学、认知行为学、认知考古学、人工智能等,它们都可囊括在/认知科学0这个大学科之下。现将认知语言学的归属及其分类归
纳如下:
认知心理学认知社会学
狭义广义认知音位学
认知词汇学认知语法学
认知词典学认知语义学AnInvitationtoCognitiveScience系列丛书共4卷,第一卷就是Language(其余3卷为:视觉感知、思维、概念基础的研究方法)。
由于认知语言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各路学者对其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
将其视为一种研究方式,如Ungerer&Schmid(1996:x)就持这一观点,并总结出3种方法:体验观、突显观、注意观;而Lakoff&Johnson(1999:496)则将其视为一种语言理论,认为认知语言学运认知语用学认知语篇学,,
认知人类学认知行为学认知考古学人工智能,,
一般认为,认知语言学主要包括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它们构成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认知语义学主要是从词汇入手的,对词义的认知分析就成为认知语义学的主要内容之一。Langacker所创建的认知语法,主要运用/象征单位0和/识解0等来分析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词素、词、短语、分句和句子。但这些年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展,如Langacker本人就于2001年在5认知语言学6(第12卷2期:143-188)上发表了题为DiscourseinCognitiveGrammar的论文,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近来一些认知语言学家已将研究重点转向语篇层面。(王寅:2003)
此外,Taylor在2002年出版的5认知语法6一书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音位学,将音位学也纳入了认知语法。赵彦春在2003年出版了5认知词典
学6,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阐释词典编纂。还有认知语用学从认知角度研究言语交际。这些都使得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更为全面和完善。
3.认知语言学的定义性描述和主要研究内容
认知语言学涉及面广,边缘有许多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等。但目前国内学者所熟悉的认知语言学是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理论融合的背景上建立起来的,是认知研究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
我们说认知语言学与认知科学有联系,这并不是说认知科学先于认知语言学发展,而是说两者是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的。认知科学既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形成其主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汲取了认知语言学中的许多研究成果,成为认知科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Osherson于1995年主编出版的
用了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成果对语言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解释。许多有关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论著未能为认知语言学给出较为完整的定义。笔者综合当前知名认知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观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权且将其描写定义为: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意义研究为中心,旨在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从本定义可见,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体验与认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认知密不可分,语言能力是人类整体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同时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又促进了人类认知的发展。笔者于1998年提出语言世界观多元论,论述了现实、认知、语言、文化4者之间的种种辩证关系,强调认知和语言的体验性。Ungerer&Schmid指出:/认知语言学是根据对世界的经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0(1996:x)可见,客观世界是认知形成的基础,语言
是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结果,是对现实进行概念化后
的符号表达。认知和语言都是基于对现实的体验之上的,认知先于语言、决定语言,是语言的基础;
语言又可反作用于认知,可促进认知的发展和完善,语言与认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往的语言研究多重视语言形式、结构、内部关系的描写,或强调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对应,没有从认知角度、将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深入解释语言,这是认知语言学不同于许多其他学派的根本区别之一。
(2)意义为中心。认知语言学是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学,笔者曾将语义的认知观归纳为9个特点:经验观、概念观、百科观、原型观、意象图式观、隐喻观、寓比观、象似观、认知模型与激活理论。(王寅,2001:180-195)人类在对客观现实进行体验和范畴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范畴,每个范畴对应于一个概念,同时形成语义,逐步形成了概念结构
和语义系统。概念和语义既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主观性。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义观批判地接受了传统的观念论,将意义视为基于身体经验的/概念化0(Conceptualization)。这比起将语义视为/概念0(Concept)来说,具有扬其长而避其短的性质。认知语义观一方面继承了/意义是抽象概念0的观点,这是/扬其长0;另一方面摒弃了观念论中客观主义的镜像观,强调了意义与人们的认知密切相关,认知主体具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突出了意义的认知的关系,而且要尽力做出统一解释。传统语言学在分析语言的不同层面时往往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用形态分析法分析词汇,用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用组合原则等来分析语义,用会话含意、间接言语行为等来分析话语,分析语篇则又需要用另外的方法。而认知语言学则尽量简化和统一分析方法,尝试寻找适合分析语言各个层面的几种基本的认知方式,这是其他理论范式所不及之处。
(5)知识结构。语言与人类知识(包括概念结构、社会习俗、文化规约等)密切相关。结构主义动态观,这是/避其短0。因此,认知语义观是传统客观主义观念论的一次革命性的升华。认知语义学有两个口号:
(1)意义基于体验(Meaningsare
onthebodilyexperience);
(2)意义在人们头脑里
(Meaningsareinthehead)。这种语义观解释了语义的本质和来源,决定了语义具有体验性和创造性。(GYrdenfors,1999:21-22)
(3)认知方式(CognitiveStrategy,又叫认知工
具、认知策略)。用有限词语来描写世间纷繁芜杂、无限的事物,人们只能依靠有规则的认知方式和有组织的词语,否则人们就无法认识和理解世界。认知方式主要包括:体验、原型、范畴(化)、概念
(化)、认知模式(包括框架)、意象图式、识解、?
隐喻(含换喻)、概念整合等。这些认知方式适用于分析语言的各个层面,可对语言做出统一的解释。
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直接影响了语言的表达、运用和理解,语言的差异也因认知差异所致。这也是研究语言与认知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同一事物,如从不同角度去体验,就会认识或突显事物的不同特征,因此就会出现不同的名称。同样,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视角、态度以及认识限制就会突显事件的不同成分,从而形成不同的句式。(王寅:2003)(4)统一解释。认知语言学是在描写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努力解释其后的认知机制和规律,因
此,认知语言学当属/解释语言学0。?
语言形式反
映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内在的认知机制,语言形式相对于人们的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框架、语义系统以及客观世界来说,应是有理可据的。这些形式有生理、心理、认知等诸多方面的动因,因此认知语言学强调深入探索符号形式与所指意义之间的理据性联系,努力解释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一般认知机制和规律。这就形成了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理论。
认知语言学不仅要解释语言现象,阐述语言与
理论研究语言时排除人的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认为语言是自主的。学者们将视点转向语言的系统、结构和内部规律。只要通过细读文本本身,努力挖掘文本的言内意义或潜在意义,?就可达到理解文本
的目的。这种方式武断地切断了文本与作者、读者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乔姆斯基认为句法具有自主
性,原则上独立于其他知识和认知技能。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不是独立的系统,它是客观现实、生
理基础、心智作用、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语言的解释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和百科知识。要将语言描述清楚,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4.结语
唯物主义辩证法所倡导的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语言研究。在语言研究中我们同样不能割断历史。认知语
言学是在对以往语言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很多方面相对于其他理论具有更大的解释力。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这一理论范式的不足之处,具体如主观随意性问题、原型范畴理论的适用面问题、典型与非典型的尺度性问题、隐喻解释力问题等。因此我们不能指望认知语言学解决语言研究中所有的问题,必须不断地认真思考,深入探讨,善于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合理成分,发展其尚
未阐述清楚的地方,完善其不足之处。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在研究中还要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外语与汉语研究结合起来,并把我们的成果介绍和推向西方,将其融入21世纪东学西渐的潮流之中,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做出原创性的贡献。注释:
11989年春天在德国的UniversityofDuisburg召开了第14届国际LAUD研讨会(LinguisticAgencyUniversityofDuisburg)。这次会议实际上是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会议期间成立了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ICLC:
InternationalCognitveLinguisticsAssociation),
创办了
合理的、统一的解释。
?语言的意义也是由语言内部规律所确定的,是横组合和纵聚合的值,好似平面中两线相交就可形成一个固定的点。
CognitiveLinguistics期刊(每年4期),并出版了CognitiveLinguisticsResearch系列丛书。1993年荷兰JohnBenjamins出版公司开始出版5语用学与认知6期刊。5年后,即1994年3月22至25日,在新命名的DuisburgGerhardMercatorUniversity召开了主题为LanguageandSpace的大会,以纪念地图制作家Mercator逝世400周年。Mercator花了50年时间才将整个世界的/空间0制成一张完整的地图。十分有意义的是,这次大会的主题正好反映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因为/空间0在认知语言学参考文献:
[1]王寅./现实)))认知)))语言0三因素间的反映与对
应滤减现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3).[2]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1.
[3]王寅.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J].外
中被认为是概念化的核心。原先Langacker将其语法理论定名为SpaceGrammar,只是后来由于cognition一词流行,并为了与其他学者的用法一致,他才将其语法理论更名为CognitiveGrammar。
o笔者曾尝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中进行中西隐喻研究对比,文章发表在5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62003年第2期,题为5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6。
?Taylor(2002:16-18)曾论及Lamb的神经认知语言学(NeurocognitiveLinguistics)。由于研究认知、心智、激活等必然涉及人的大脑、神经元系统,因此,Lamb的一些分析方法和基本观点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有吻合之处。但有学者对他区分神经认知语言学与分析语言学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也有学者认为他的研究不属于认知语言学。
?Jackendoff基本上属于乔姆斯基学派,其理论主要基于心智主义和生成语法框架,还持有天赋论和形式主义的观点,因而很多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他的研究不属于狭义的认知语言学,但他的许多观点对认知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Construe和Construal译为/识解0,这一认知方式在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中原叫/意象0(image、imagery),包括:详略度、辖域(相当于认知域)、背景、视角(包括参照点原则)、突显(包括图形)背景原则)。
?用/描写0和/解释0对语言理论流派做出划分,是从理论根基、研究出发点和学术范型的角度来说的:所谓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描写的,是说其研究仅局限于语言系统内部,出发点和归宿点仅在于追求对纯语言结构的了解,而其他语言理论流派则超出了这一樊篱。功能语言学结合社会学的研究观点侧重解释语言的交际和功能;转换生成语法则倡导从人类的心智内部来解释语言;而认知语言学则既从心智内部,也密切结合外部来分析语言,试图从心理、生理、社会、文化、交际等角度对语言做出全面的、
语学刊,2003,(1).
[4]王寅.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J].解放军外
国语学院学报,2003,(2).
[5]王寅.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2).
[6]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1998.
[7]赵彦春.认知词典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3.
[8]Bussmann,H.RoutledgeDictionaryofLanguageand
Linguistics[M].London:Routledge,1996.
[9]GYrdenfors,Peter.SomeTenetsofCognitiveSemantics
[A].CognitiveSemanticsMeaningandCognition[C].Eds.AllwoodJensandPeterGYrdenfors.Amsterdam:JohnBenjamins,1999.
[10]Lakoff,G.&MarkJohnson.PhilosophyintheFlesh)
TheEmbodiedMindanditsChallengetoWesternThought[M].NewYork:BasicBooks,1999.[11]
Lamb,
Sidney.
Pathwaysof
theBrain:
The
NeurocognitiveBasisofLanguage[M].Amsterdam:JohnBenjamins,1998.
[12]Osherson,D.N.AnInvitationtoCognitiveSciencevol.
1:
Language[M].Mass.,Cambridge:The
MITPress,1995.
[13]Saeed,J.Semantics[M].Oxford:Blackwell,
1997.
[14]Taylor,John.CognitiveGrammar[M].
OUP,2002.[15]
Ungerer,
F.
&
Schmid,
H.
J.
An
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96.
(责任编辑 严辰松)
笔耕文化传播(http://www.bigengculture.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高等教育、10认知语言学之我见--王寅等内容。
12
下载地址:10认知语言学之我见--王寅.Doc
【】最新搜索
认知语言学之我见--王寅
70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记录台工作规范
必修1 化学 知识点总结
英厨师做出巨型圣诞晚餐
13学生请假审批表
72医学伦理学第六章 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二(句子)193
58通信原理实验二 FSK传输实验_图文
31实习报告2
软件资产管理制度09
本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之我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3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1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