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测试、有效教学、有效使用
[Abstract]:China is a big country in examination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ount them in all kinds of examinations. However, people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est, so the discussion of "test backwash" and "test after-effect" has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 but there is also a tendency to generalize in the discussio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positive backwash and positive after-effects are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a good test. When designing an examination item, the language tester must make every effort to guide the teaching correctly and produce good after-effects to the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oberly see that the function of examination is actually limited, even if it can produce positive backwash effect on teaching, it is also a long-term effect;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amination is carried out in a certain social environment. The so-called after-effects can only occur when the test results are actually used, and the use of the test results is a kind of social decision, not a simple academic problem of testing, and it is not within the scope of language testing workers' control. 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xamination, teaching and the use of test results must be viewed comprehensively. 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are good and bad grades in the examination, and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appropriateness or otherwise. There are academic problems, there are social problems, there are test problems, there are problems in teaching,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content of tests,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form of tests, and entanglement, it needs to be analyzed separately and clarified one by one, otherwise it is impossible to draw a correct conclus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examination, teaching and the use of test results constitute a system, which must be coordinated if it is to play a systematic role. In fact, the three are different processes. Although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hey are not the same thing after all. Only when all parties deal with their relations correctly, can they find the correct solution and obtain the best effect of the whole system by means of effective testing, effective teaching and effective us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峰;;中国高考向何处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2 韩梅;;艺术设计专业考试方法改革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刘忠华;;高考语文知识试题的变迁及其社会学意蕴[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6期
4 张千帆;;大学招生考试多元化的宪法底线——兼论高考分省自主命题与大学自主招生制度的违宪性[J];法商研究;2010年05期
5 邬海峰;;当代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演变[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6 李小英;;浅析2007年广东省新课程高考改革的进步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0年16期
7 高虹;;专项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整合探索——化妆品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讲授能力实践[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李立峰;;高考改革:困境、反思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9 谢慧;;浅谈业余成人高职考试问题及解决对策[J];消费导刊;2009年07期
10 肖业恒;文仕伟;;浅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前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现代社会的考试活动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薛晓嫘;基于课程标准的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赵宁宁;寻找教育政策制定的研究基础[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邓建国;科举制度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耀萍;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王文成;论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权的运行与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后雄;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江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7期
2 万玲;;对测试及其反拨作用的反思[J];双语学习;2007年04期
3 王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反拨作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4 吴锋针;;论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8期
5 谢谜;;成就测试对英语学习的正面反拨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应晓东;;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9年18期
7 秦毅;;翻译测试的反拨作用及其存在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柳英宁;冯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9 吴珊珊;;语言测试反拨作用文献综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0 杨维秀;陈洪宇;;英语听能测试对学习者的反拨作用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伊南;;成绩测试及其反拨作用:问题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石乐波;;浅谈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宋海蟾;;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对英语专业教学的影响[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玲;;校企结合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及对教学的反拨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武汉东湖学院 胡英歌;探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利弊与对策[N];山西青年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慧;期望与现实: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调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刘焱;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反拨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焦秀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对考生的反拨作用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李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对玉林师范学院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5 卢璐;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对翻译教学的反拨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蕾;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苏银娜;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反拨作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王敏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南金光;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丽娟;广东省高考听说测试对高中教学的反拨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67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16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