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类型学视野下“头”的共词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21 16:53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14种语言的"头"义词的语义引申的对比发现,作名词的"头"分别从"和头有共现性"(转喻)、"和头有空间相似性"(隐喻)两个角度引申。"和头有共现性"可以分别转指"头"的长度或形状、"头"的功能、"头"外在的组成部分、"头"所属的整体"人"。"和头有空间相似性"引申出以下蕴涵共性:头部上端、前端首脑/认知凸显的一端/事情的起点或终点物品的残余部分。作词缀(如"有什么吃头儿")、表示时间在先(如"头年")、表示物品的残余部分(如"铅笔头")是汉语独有的用法。汉语的"头"经历了"身体——空间——时间"三个域的语义扩展。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semantic extension of the word "head" in 14 languages,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head" as a noun is derived from the two angles of "co-occurrence with the head" (metonymy) and "similarity between the head and the head" (metaphor). The "head"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length or shape of the "head", the function of the "head", the external component of the "head", and the whole "person" to which the "head" belongs. " Spatial similarity with the head "extends the following commonalities: the upper end of the head, the end / end of the head / the residual part of the beginning or end of the event." The use of affixes (such as "what to eat"), indicating that time comes first (such as "first year"), and remaining parts of objects (such as "pencil ends") are unique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 Chinese "head" has experienced the semantic expansion of "body-space-time".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编号为13YBG13 国家社科基金“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项目编号11BYY085)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志勇;;新修辞学的体验观——兼论新修辞学与认知语言学的交集[J];当代修辞学;2016年03期

2 陈振宇;陈振宁;;通过地图分析揭示语法学中的隐性规律——“加权最少边地图”[J];中国语文;2015年05期

3 吴福祥;;语义图与语法化[J];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01期

4 范晓蕾;;以“许可—认识可能”之缺失论语义地图的形式和功能之细分——兼论情态类型系统之新界定[J];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01期

5 魏海平;;基于语义地图模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汉英人体名量词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6 林华勇;吴雪钰;;语义地图模型与多功能词“到”的习得顺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05期

7 郭锐;;概念空间和语义地图:语言变异和演变的限制和路径[J];对外汉语研究;2012年00期

8 吴宝安;;小议“头”与“首”的词义演变[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9 吴福祥;;多功能语素与语义图模型[J];语言研究;2011年01期

10 吴福祥;;东南亚语言“居住”义语素的多功能模式及语法化路径[J];民族语文;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惠;;浅谈油画创作中的抽象观念[J];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11期

2 乔海明;;论中国画的留白艺术[J];山西青年;2017年10期

3 宋杰;;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J];艺术品鉴;2017年05期

4 张迪;;国画意境在现代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J];艺术工作;2017年02期

5 曲治芳;;如何将生活体验应用于油画创作[J];艺术品鉴;2016年04期

6 林德文;;浅谈抽象油画的情感与意境[J];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04期

7 杨涛;;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J];作家;2015年20期

8 李海燕;;品鉴中国画的意境之美[J];艺术品鉴;2015年04期

9 周于荀;;论国画的意境表现[J];艺术教育;2014年10期

10 艾青;;留白艺术与中国画的“美”[J];大舞台;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福祥;;语义图与语法化[J];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01期

2 郭锐;;概念空间和语义地图:语言变异和演变的限制和路径[J];对外汉语研究;2012年00期

3 郭锐;;共时语义演变和多义虚词的语义关联[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孙文访;;基于语言类型学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2期

5 吴福祥;张定;;语义图模型:语言类型学的新视角[J];当代语言学;2011年04期

6 邓志勇;;伯克辞格理论的解构思想及其对修辞学的意义[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7 吴福祥;;多功能语素与语义图模型[J];语言研究;2011年01期

8 陈前瑞;王继红;;南方方言“有”字句的多功能性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9 王鹏翔;;陕北志丹方言的“敢”[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吴福祥;;从“得”义动词到补语标记——东南亚语言的一种语法化区域[J];中国语文;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凤岭;汉语词化的构想[J];中文信息;1994年01期

2 蔡基刚;英汉词化对比与综合表达法[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3 中岛干起;满语的实词化[J];满语研究;2005年01期

4 胡晓研;胡雪婵;;品牌动词化现象探微[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王志霞;贺莉君;;文化语境对动词化意义理解的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6期

6 韩陈其;;同义对称结构四字格所映射的词化现象[J];汉语学习;2008年01期

7 艾尔丽;;副词“不”及相关结构的连词化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张莹;;“不过”的连词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史文磊;;《运动事件:跨语言词化模式考察》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6期

10 邝计嘉;;动词化的话语转换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黎;通讯工具名词的动词化用法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冯懿;动词化策略在英译汉中的应用[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赵霞;缩略语的词化[D];天津大学;2005年

4 胡文静;“不说”的连词化[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进;英汉“击打”类动词的词化模式与词化程度的对比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付平平;基于语料库的现代英汉动词化认知对比[D];南昌大学;2009年

7 刘文隆;词汇类型学视角下动词“想”的共词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8 吴伟;英汉语运动事件的词化与合成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9 刘玉娟;名词形容词化与形容词动词化的认知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谢浩琴;英汉“说”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47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47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3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