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立场研究及其教学应用举隅
[Abstract]:Language is a position, which is often reflected by language. The intrinsic sociocultural attributes of morpheme and vocabulary, the 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syntax, and the subjective giving of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are the basic embodiment of language people's emotion, society, culture and even political standpoint.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linguistic position theory can help teachers to maintain cultural and emotional neutrality as far as possible, including in minority language areas. From a relatively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we seek a breakthrough point between the mainstream cul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local culture of the students.
【作者单位】: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藏族乡土文化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14SB0296) 2014年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基金项目“四川藏区英语文化教学与国家意识教育的整合途径研究”(编号ASA14-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姚安妮;;英国:语言与阶级[J];发现;2002年10期
2 徐有志;语言·方言·语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3 叶小军;;羌语保持的语言人类学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6期
4 叶小军;;语言立场及其在藏汉英三语教学中的应用——三语教育媒介语的思路突破[J];学理论;2013年26期
5 陈海英,魏烨;试析英语语言中的政治意识[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桂诗春;社会语言学与英语教学[J];现代外语;197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伯林;;从遮蔽走向开放的叙事选择——从汶川大地震看媒体叙事的进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骆萍;;翻译与对外汉语——一种后殖民视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3 李萍;;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对翻译理论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4 彭川;;解释学视角下的女性主义译论及其局限性[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马强和;;尊重他者——论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伦理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银河;文军;;后殖民主义语境中思翻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朱康;;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地形志——福柯、斯皮瓦克、杰姆逊之间的两次“对话”[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2期
8 黄江萍;带着镣铐的舞者——透视女性主义翻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9 张福安;王晓玲;;西汉诏书的制度性变更与专制主义的加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文月娥;;副文本与翻译研究——以林译序跋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费小平;;“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译研究视角[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聂文娟;;现代语言建构主义及“实践性”的缺失[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3 洪燕;;表达和参与:公民权视域下的环境维权事件——以“南京拯救梧桐事件”中的新媒体实践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4 白琨;;关于辅导法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一点思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澜潇;从伪译研究视角解读《第三只眼睛看中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娟超;从翻译的政治角度来看归化和异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余秀婷;从词汇层面看儿童文学的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雷娜;翻译中的意识形态分析以中国八十年代的翻译活动为例[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晓芳;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看《简·爱》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和女性身份[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8 辜陈君;首创之功,历史之谜,学科之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f ;福柯主体解构观与多元文化主义比较评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怡村;基于语料库的《论语》核心哲学术语翻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伍慧萍;德国的欧盟语言政策:从边缘化到重视[J];德国研究;2003年02期
2 叶小军;;羌语保持的语言人类学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6期
3 吴潜龙!510275;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外语教学》向海内外广大读者作者致意[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2 赵平!210093;多种智力发展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0年04期
3 侯冬燕;成人外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02期
4 史霁;成人外语教学如何针对成人特点[J];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05期
5 周桂芝;成人外语教学中的“学”与“导”[J];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08期
6 潘红;实施交际式外语教学的心理阻力[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王巧玲;浅谈外语教学的课外语言环境[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邹东旗,徐再良,罗正雄;珠三角职业中学外语教学状况的调查报告[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王英东;农业院校外语教学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03期
10 王艳;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J];北方经贸;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海燕;;试论过渡性理论与外语教学(以俄语无动词句为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杨言洪;;关于基础外语教学的几点浅识[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3 田强;宋敏;;我国外语教学近期未来发展趋势之预测[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杨荫;;实施开放式外语教学的四要素[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李吉莲;;外语教学与学生参与意识[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6 刘惠媛;丑远闻;;多媒体与外语教学[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解机;;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外语教学优势[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伍治国;;调整民族院校外语教学语种势在必行[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9 韩秀荣;;手机英文短信对信息化外语教学的启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李勇;;中外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及产生的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易代钊;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上)[N];光明日报;2002年
2 陈小方;澳大利亚外语教学日趋萎缩[N];光明日报;2007年
3 略阳县教学研究室 张海英;外语教学中要重视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N];汉中日报;2011年
4 任钧;外语教学与文化传播[N];吉林日报;2014年
5 杨辉;应对入世给外语教学带来的挑战[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6 记者 沈祖芸;实施外语教学“一条龙”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李茂;英国外语教学:在反对声中改革[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记者 江迪;把外语的测试权交给社会[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早报记者 许荻晔;“外语教学不是贴烧饼,不能忽而左忽而右”[N];东方早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高靓;外语教学和考试将“车同轨量同衡”[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邹琼;对话与理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张妲;教师的观念与外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美;哲学解释学与外语教学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陶胜;网络信息和多媒体语境下的外语教学[D];湘潭大学;2006年
3 席风;外语教学中人文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芳芳;教师和学生对有效外语教学的信念差异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李玮;基于组织行为学的外语教学组织策略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冬青;试论建构主义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静;作为外语教学手段的翻译:重新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李林;三种认知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娜;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观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07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40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