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瑞士德语母语者汉语声调产出的个体因素和社会语言因素
[Abstract]:Tone is a very important supersonic feature leading to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 accent. By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reading tasks, length of learning time, Chinese contact, identity and motivation on the Chinese tone production of native speakers of Swiss Germa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reading task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tonal error rate. There are more intonation errors in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 than in Pinyin. The duration of Chinese learning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onal error rate,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ading task and the length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period, but the tonal error rate of the Pinyin segm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earning tim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ading Pinyin, identity, Chinese contact and motivation are not th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tone error rate variation in native Swiss German speakers, but language identit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ne error rat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one error ra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 cultural identity, Chinese contact and motivation are not significant variables to predict tone error rate, but the degree of use of Chinese and language identity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ne error rate. Moreover, language identity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variation of tone error rate. The higher the score of language identity, the lower the tone error rate.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影响外国留学生汉语口语发展的社会语言因素研究”(15WYA008) 北京语言大学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朗读流利度研究”(16YJ0601)~~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魏岩军;王建勤;朱雯静;闻亭;;影响汉语学习者跨文化认同的个体及社会心理因素[J];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02期
2 温晓虹;;汉语为外语的学习情感态度、动机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01期
3 陈默;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双字组声调发展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04期
4 高一虹;李玉霞;边永卫;;从结构观到建构观:语言与认同研究综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1期
5 江新;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关系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6 桂明超;杨吉春;;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7 宋华,张厚粲,舒华;在中文阅读中字音、字形的作用及其发展转换[J];心理学报;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郁乔;;第二语言阅读中语音编码作用综述[J];才智;2017年12期
2 马吉德;;西部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三语习得现状实证研究——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J];青海教育;2017年03期
3 陈默;;影响瑞士德语母语者汉语声调产出的个体因素和社会语言因素[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7年01期
4 桂一星;;从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浅谈汉语声调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52期
5 王建勤;胡伟杰;张葛杨;;英语背景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调产出策略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6年04期
6 王文斌;于善志;;汉英词构中的空间性和时间性特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7 林于萍;;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认知问题研究综述[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8 何欣潼;;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亚太教育;2016年31期
9 吴东英;李朝渊;冯捷蕴;;新媒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当代语言学;2016年04期
10 吕婵;;美国沉浸式小学和中文学校学生的中文阅读习得的发展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岩军;王建勤;魏惠琳;闻亭;李可;;影响美国华裔母语保持的个体及社会心理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1期
2 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高年级阶段跟踪研究课题组;高一虹;周燕;战凤梅;;英语学习与学习者的认同发展——五所高校高年级阶段跟踪研究[J];外语研究;2011年02期
3 闻亭;;不同文化距离下的态度与习得水平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3期
4 孙乐芩;冯江平;林莉;黄筱杉;;在华外国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现状调查及建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1期
5 陈默;王建勤;;非汉语母语者汉语单字调声调意识初期发展的实验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02期
6 郭熙;;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下母语维持的若干问题:新加坡个案[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4期
7 高一虹;周燕;;英语学习与学习者的认同发展——五所高校基础阶段跟踪研究[J];外语教学;2008年06期
8 芮晓松;高一虹;;二语“投资”概念述评[J];现代外语;2008年01期
9 高一虹;李玉霞;边永卫;;从结构观到建构观:语言与认同研究综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1期
10 倪传斌,王志刚,王际平,姜孟;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玲;;刘俐李著作《汉语声调论》的创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李媛;洪勇明;;中亚留学生汉语声调教学初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钱曾怡!250100;从汉语方言看汉语声调的发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4 姜晓红;关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一些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王江风;;汉语声调演变的历史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吴门吉;胡明光;;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7 刘俐李;二十世纪汉语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8 刘俐李;;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9 宋益丹;;汉语声调实验研究回望[J];语文研究;2006年01期
10 徐瑾;;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默;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的计算机模拟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陈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模拟[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3 陈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模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4 谷丰;王晓东;陈林;;汉语声调加工过程中的大脑半球优势[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5 周同春;;汉语声调教学新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郭径遂;刘亚丽;谢凌云;;新疆民族大学生汉语声调感知与发声偏误关系[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蔡莲红;刘涛;吴志勇;蔡锐;;汉语声调音域规范模型初探[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胡胜友;汉语声调对人类大脑如同音乐[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何聪;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常用右脑[N];人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陈敬农 通讯员 胡胜友;我科学家揭示人类左右脑分工机制[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默;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浮现过程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伟;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及纠正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小晴;初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验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张琳琳;马来土著及华裔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石金杰;菲律宾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研究[D];中山大学;2015年
5 刘昊;韩国留学生汉语短期班的声调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安娜(KASHKAROVA ANNA);乌克兰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伟;埃及大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调查[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安娜;格鲁吉亚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于兴兴;初级水平学习者汉语声调的输入输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10 董晶晶;汉泰声调对比及针对泰国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10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410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