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明清泉腔戏文中“得”的非能性用法

发布时间:2019-03-17 11:49
【摘要】:文章探讨了明清泉腔戏文中"得"的非能性用法。其中"得"表"得到"、"幸亏"的意思为今泉州方言所继承;"得人V"结构有所残留;"V得(结果补语)"结构和"V得NC"构式消失;"V得C(状态补语)"结构的功能被"V遘C"和"V了C"结构所取代。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effiency usage of "d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meaning of "lucky" is inherited by Quanzhou dialect, the structure of "de person V" remains, the structure of "V de (result complement)" and "V de NC" disappears, and the structure of "V de (result complement)" and "V de NC" disappears. The function of "V de C" structure is replaced by "V C" and "V A C"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文学院华侨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六世纪以来闽南方言韵母的历史演变研究”(项目批准号:16YJC740004) 2016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分类号】:H14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娟;;浅议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贺晓萍;关于状态补语的几个问题[J];语文研究;1999年01期

3 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一)[J];方言;2001年04期

4 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二)[J];方言;2002年01期

5 易丹;;元代汉语的状态补语[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鲁健骥;状态补语的语境背景及其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1期

7 鲁健骥;状态补语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8 尹绍华;试论状语与状态补语的区别[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龙国富;;试论汉语吴方言状态补语构式形成——语言接触与重新分析导致的语法化[J];殷都学刊;2013年03期

10 熊仲儒;;状态补语中的达成“得”[J];语言科学;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吕晓玲;;南安话的“遘”字补语[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娟;认知视角下状态补语的语义指向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2 王亚朝;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状态补语与可能补语对比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3 杨翠明(Duong Thuy Minh);越南学习者使用现代汉语状态补语的偏误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于丽丽;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状态补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5 杨文娟;现代汉语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的纠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宁;带“得”字的述程结构和述状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黄叶明;现代汉语状态补语的语义指向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李高恩;中高级韩国学生“得”字状态补语习得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42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442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3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