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传播的本质规律探究
[Abstract]:To a certain extent, language communication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language, and its present distribution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natural elements and social elements.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nature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 two-dimensional path and its universal mode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exploring the essential law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ut also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语言传播的动态模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YETP1742) 北京联合大学社会科学类新起点计划项目“语言传播研究对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影响和启示”(项目编号:SK10201314)阶段成果
【分类号】:H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环境变迁与文化适应研究述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2期
2 海山,高娃;地理环境对语言的影响[J];经济地理;1998年02期
3 笪玲;;西南地区宗教旅游资源特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许婕;逄晓丹;;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5 马宗保;马晓琴;;论回族文化中的生态知识[J];开发研究;2005年06期
6 孙正国;文化理解:文化转型时期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生长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8期
7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郑文武;;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孙正国;课外主导化与网络平台化:大学生课外学习引导观[J];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9 覃乃昌;;关于壮族经济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10 孙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潜在资源和发展状况——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近期研究成果[J];南方建筑;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仁川;黄俊凌;;闽南文化与海洋传播[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皓;北京新城城市文化环境建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沈洁;和谐与生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思声;近代闽南侨乡外廊式建筑文化景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国栋;地域生态经济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段义猛;我国西部省会城市景观特色审美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侯志强;旅游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姜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住空间形态演进与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9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臻辉;历史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清水祖师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鹏;基于文化地理视角的城市特色分析与彰显[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文萍;潍坊新农村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4 沈宁;成语典故在邯郸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5 罗爽爽;地域文化下中国电视台徽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吴昌国;从空间叙事视角分析《核时代》中的核焦虑[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邱岳;基于腹地视角的海西区城市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方远平;多元文化空间冲突与融合的理论分析与区域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东梅;英语词汇与文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杜芳娟;贵州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颂;关于精益求精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二十一[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张颂;关于声形俱佳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六[J];现代传播;2001年05期
3 邓红专;语言传播的同化与整合:直面人类语言的濒危趋势[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陈卫强;方孝坤;;语言传播的冲突与协调——中德两国语言传播政策观照[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张颂;关于语言文化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二)[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6 张颂;关于认知共识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张颂;关于愉悦共鸣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一[J];现代传播;1999年02期
8 李宇明;;探索语言传播规律[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03期
9 许彩云;;语言传播的信息结构及语言符号的特点[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樊友新;;语言传播媒介及方式对语言的影响[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曹进;;网络语言传播的“模仿”与“复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红岩;;语言传播文化中心的现代性重建——跨文化语言传播观念论[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3 胡奕颢;;网络语言传播的四重心理机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4 谢婷婷;;全球化时代语言传播规则改变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赵杨子;性别化的语言传播差异并不是绝对的[N];中国妇女报;2010年
2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调研员 蔡光发;打开窗户说亮话[N];佛山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耿雪;用鲜活的语言传播中国主流话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余冠仕 高毅哲;识千字即可读懂汉语新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赛汉其其格;蒙古族非言语传播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陈刚;重新讲述和聆听[D];四川大学;2007年
3 赵国祥;广告视觉语言的传播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62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46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