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李氏朝鲜经筵文献《尚书讲义》训诂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0 13:05
【摘要】: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保持着强劲的渗透力。朝鲜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早在与汉同时的朝鲜三国时代,《尚书》等儒学经典就已传入朝鲜半岛。高丽王朝出现经筵讲《书》,即经筵官给皇帝讲读经史,君臣间探讨学术、议论时政。到了李氏朝鲜时期,记录御定讲习的经筵《尚书》文献十分丰富。本课题选择李朝正祖时期经筵讲义中代表作——李书九的《尚书讲义》为研究对象,从多角度穷尽性地分析解读文本,以求尽可能全面、系统地研究《尚书讲义》的训诂情况与训诂特点,展现了朝鲜《尚书》学研究的特点。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与李氏朝鲜经筵《尚书》讲义课题相关的概念术语、研究现状、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以及本课题的学术目标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说明了朝鲜经筵制度发展的背景以及李氏朝鲜经筵《尚书》文献的概况。分阶段概述各时期朝鲜经筵的情况,简单介绍了李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筵《尚书》文献,并重点介绍李书九及《尚书讲义》概况。第三部分详细论述李朝经筵《尚书讲义》的训诂内容和条例。从考察旧注、解释词义、串讲句义文义、说明语法、分析句读、校勘文字、解释篇题、说明修辞、点明文体等多角度举例说明其训诂内容,从声训、形训、义训层面分析训诂方法,并且归纳概括了《尚书讲义》中常见的训诂术语。第四部分具体分析《尚书讲义》训诂特点:浓厚的性理学色彩、显著的主观化倾向以及强烈的本土化意识。这既体现李书九个人的训诂风格,也揭示了李朝时期训诂的时代和民族特征。第五部分是余论与总结。通过《尚书讲义》探求中朝经筵《尚书》学的异同,挖掘其中的共性与个性。本文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在训诂方面做出一定探索与尝试,期望能够以李书九的《尚书讲义》为切入点、从训诂的角度窥探朝鲜经筵《尚书》的全貌,为后续域外《尚书》学和训诂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宗武;;朝鲜朝《书》学文献及“不校校之”原则的实践价值[J];殷都学刊;2014年04期

2 钱宗武;;茶山《尚书》学研究——阎毛之争的评议[J];齐鲁学刊;2013年02期

3 许静;;明清经筵制度特点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魏彦红;;宋代经筵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10期

5 邹贺;;宋朝经筵制度成因论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邹贺;陈峰;;中国古代经筵制度沿革考论[J];求索;2009年09期

7 崔冠华;;丁若镛考辨古文《尚书》的基本理路——《梅氏书平》的逻辑基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陈东;;清代经筵制度[J];孔子研究;2009年03期

9 刘绪义;;《梅氏书平》与茶山《尚书》学方法论[J];阳明学刊;2008年00期

10 陈东;;中国古代经筵概论[J];齐鲁学刊;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贺;宋朝经筵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鹏;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晓坤;《群经平议》语法观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2 袁丽平;段玉裁《诗经小学》训诂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3 孙卓;丁若镛《梅氏书平》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4 郭庆花;《尚书易解》训诂方法述论[D];扬州大学;2011年

5 马元元;南宋经筵制度及其历史作用[D];河北大学;2008年

6 尹烨;《尚书今古文注疏》训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勇;清人《尚书》训诂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廖荣娟;《古书疑义举例》文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16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16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