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是一种语言”:中国现代国语运动与汉语“方言”的成立

发布时间:2019-07-24 12:55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方言概念,并不是传统方言概念的简单延伸。从字面上看,这里存在着一个语义内缩过程:方言一词从包含甚广的方域性语言,成为同一语言分化而成的地方变体。实际上,这个概念是经由国语运动建立起来的,并最终服务于中国现代的民族国家建设。现代方言概念的成立,为中国语言学家们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各地汉人使用的语言,是否是汉语方言,抑或是不同语言?这个问题被认为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和国家的统一。因此,他们竭力论证,各地汉语同出一源,它们之间的区分只是方言的差异,绝非不同语言的区别。这是民国时期主流学界的看法。同时,也有一批左翼文化人出于与国民党政治斗争及推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需要,更强调汉语方言的歧异性。但是,随着中共夺取政权步伐的加快,这些左翼文化人的态度也迅速转向强调汉语方言的同一性。这些现象表明,现代汉语方言概念和方言学的成立,是学理和政治协商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者们非常强调方言研究的"当代导向",这也是民族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就本文关注的课题而言,历史和传统典籍所提供的支持是无可替代的,但前提是它从价值评判尺度变为一种服务于当代的"文化传统"。
[Abstract]:The concept of dialect in modern Chinese is not a simple extension of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dialect. Literally, there is a process of semantic contraction: the word dialect has become a local variant of the same language from a wide range of regional languages. In fact, this concept was established by the Mandarin movement and ultimately served the modern nation-state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 dialects has brought some new problems to Chinese linguis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whether the languages used by Chinese people everywhere are Chinese dialects or different languages. This issue is considered to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unit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ountry. Therefore, they try their best to argue that there is a common source of Chines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a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m is on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alects, no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This is the view of the mainstream academic circle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a group of left-wing cultural people who emphasize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dialects because of the political struggle with the Kuominta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tinized New character" movement. However,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eizing power, the attitude of these left-wing cultural people also quickly turned to emphasize the identity of Chinese dialects. These phenomena show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 Chinese dialect and dialects is the result of theoretical and political negotiation. In this process, schola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temporary orientation" of dialect research, which is als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nation as an "imaginary community". As far as the topics concerned in this paper are concerned, the support provided by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classics is irreplaceable, but only if it changes from the yardstick of value evaluation to a kind of "cultural tradition" that serves the contemporary era.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东杰;;“文字起于声音”:近代中国字拼音化思想对一个传统训诂理论的继承式颠覆[J];近代史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富伟;;胡适蒲学研究的理论反思[J];蒲松龄研究;2005年04期

2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何旺生;;士风与文风——读《任f 与南朝士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史应勇;由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到括囊大典、贯通六艺——论郑玄通学的产生[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5 徐希军;胡适对苏联外交的评判——以对华政策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6 曹曦;殷开;;饱濡铅泪记桑田——陈寅恪与胡适眼中的“台湾民主国”[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7 胡晓;;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8 陈慧敏;;论宗教意识缺失对中国传统失意文人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杨霞;;从“后汉三贤”的天道观看东汉士人个体意识的萌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钟雅琼;;中国古代服饰颜色与政治关系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4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p樀乃枷搿⑹导捌湟庖錥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6 王振星;;“嵇康”与卢俊义的梦意象——金圣叹“梁山泊英雄惊恶梦”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7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金善;;屈原作品的修身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兼论屈原与儒家修身观念的异同[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戴国斌;;文艺生产的武侠人格[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10 李传喜;杨建华;姜方炳;;论浙江乡村社会60年发展逻辑[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苗菊;《世说新语》与《儒林外史》之叙事共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丁安仪,郭英剑,赵云龙;应该怎样称呼现代中国的官方语言?——从英汉对比看“汉语”、“普通话”、“国语”与“华语”等概念的使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曹德和;;恢复“国语名”称的建议为何不被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中的探讨和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10期

3 王东杰;;从文字变起:中西学战中的清季切音字运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518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18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4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