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方言中的若干逆语法化现象

发布时间:2019-09-17 01:36
【摘要】:本文讨论汉语方言里四种逆语法化演变,即"并列连词伴随介词""处所介词处所动词""与格介词给予动词"和"比较介词比拟动词"。作者认为这些逆语法化的发生与汉语的类型特征密不可分,质言之,上述特异的语法演变归因于汉语特异的结构类型。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功能—类型学取向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14ZDB098)资助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小栋;吴福祥;;汉语方言多功能虚词“连”的语义演变[J];方言;2016年04期

2 李炜;刘亚男;;西南官话的“跟”——从《华西官话汉法词典》说起[J];中国语文;2015年04期

3 江蓝生;;连-介词表处所功能的来源及其非同质性[J];中国语文;2014年06期

4 张秀松;;疑问语气副词“究竟”向名词“究竟”的去语法化[J];语言科学;2014年04期

5 朱雨;;开远方言中“挨”的介词功能与连词功能[J];红河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罗耀华;周晨磊;;“抑”的去语法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04期

7 江蓝生;;汉语连—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J];中国语文;2012年04期

8 宗守云;;类后缀“一族”及其逆向语法化[J];百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吴福祥;;试说汉语几种富有特色的句法模式——兼论汉语语法特点的探求[J];语言研究;2012年01期

10 张立昌;秦洪武;;逆语法化研究——试论古代汉语句中语气词“也”演变的过程、条件及动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琳琳;山东运河流域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阎浩然;吴桥方言语法记略[D];山东大学;2009年

3 覃东生;宾阳话语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4 王泽芳;湖南临武(大冲)土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赵秀莉;曲阳话与普通话语法差异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为政;;比较义动词的两类语法化途径——以“况”、“比似”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2 吴福祥;;汉语方言中的若干逆语法化现象[J];中国语文;2017年03期

3 刘翠香;;山东栖霞方言伴随义介词及其来源[J];惠州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4 陈荔;黄佳丽;;语法化演进中的次语法化现象——以“话说”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5 赵川兵;;《中华正音》连-介词“混/浑”用例几则[J];中国语文;2017年01期

6 龙国富;;假借与语境吸收:论汉语虚词“抑”的演变[J];语文研究;2016年04期

7 金小栋;;西华方言多功能词“给”的语义演变[J];语言研究;2016年04期

8 蔡国妹;;闽语莆仙方言“乞”的后期演化[J];汉语学报;2016年04期

9 金小栋;;从《华西官话汉法词典》看19世纪末西南官话的介词系统[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年05期

10 惠红军;;上古汉语的语气词“也”——以《论语》中的“也”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宁宁;莘县方言语法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2 诸萍;高淳方言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宁改换;馆陶方言复句关系表达手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瑞环;河北唐县方言词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艳英;南华县汉语方言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志伟;德州方言程度范畴及表达方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7 樊立敏;河北望都方言语法特点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丽娟;河北唐县话介词“哩”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9 郑石磊;广西宾阳新宾南街官话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0 李益;湖南省临武土话语音比较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炜;石佩璇;;北京话与事介词“给”、“跟”的语法化及汉语与事系统[J];语言研究;2015年01期

2 李滨;;闽东古田方言的介词[J];龙岩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3 张秀松;;“究竟”义“到底”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考察[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01期

4 许秋娟;;副词“究竟”的语义考察[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张惠英;;从南通话表给予、被动的“喊”说起[J];语文研究;2013年01期

6 许秋娟;;副词“究竟”的句法考察[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汪维辉;顾军;;论词的“误解误用义”[J];语言研究;2012年03期

8 江蓝生;;汉语连—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J];中国语文;2012年04期

9 张秀松;;语气副词“到底”的历史形成[J];古汉语研究;2012年01期

10 张玉金;;出土战国文献中虚词“与”和“及”的区别[J];语文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夏春艳;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高秋娟;山东嘉祥方言词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陆雯雯;济南方言的代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肖燕飞;淄博方言词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晓红;宁津方言词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延明;王淑杰;;语用语法化与反语语用功能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2 杨坤;文旭;;《去语法化》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3 ;文博简讯[J];文物;1980年02期

4 饶立平;;浅析语法化的单向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8期

5 袁丹;;_瀶灧ɑ蜆^型[x看吴姙常熟妐“V晪”的功能——兼娭o"姙方言“V晪”的功能演媻榐型[J];汉语史学报;2011年00期

6 营蓓蒂;;宿州方言中的“来”——兼论其语法化机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6期

7 杝前瑞;[k朝Yn;;时体语法化研究的历史脉络[J];汉语史学报;2012年00期

8 张艳琴;;从基于使用的视角谈语法化[J];青年与社会;2013年04期

9 彭睿;;“临界环境-语法化项”关系刍议[J];语言科学;2008年03期

10 盛春;;形式名词“どころ”的用法及语法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学德;;论语法化术语译名的标准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李鸿祥;;也说“莒邦”刀[A];齐鲁钱币(创刊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梁学义;战国齐刀 刀币鼻祖[N];中国商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万洪英;日语动词语法化的认知[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2 胡燕姗;“X也是(的)”研究—兼与“(X)真是(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3 颜宇;“三”和“three”的语法化对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4 _5雨;姙┑豔墫角下量奮“P ”的姙法化[D];浙江大学;2016年

5 赵治;共时视角下日语“所”字的语法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郭威;语法化初始阶段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7 林益;《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软法化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王艳;“去你的(NP)!”及其相关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洁雅;构式中的语法化[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36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36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c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