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新加坡《叻报》时间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8 16:26
【摘要】:《叻报》是新加坡近代存世时间最长的华文报纸,对新加坡华语词汇研究有着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本文以《叻报》时间词为研究对象,并从它的表现形式、句法分布、历时变化与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的影响等几方面来展开论述。本文将这些时间词分为时点时间词和时段时间词两大类,并对它们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描写,这些时间词中时点时间词的表现形式比较丰富,时点时间词主要包括:日期时间词、星期时间词、钟点时间词和模糊时间词;而时段时间词表现形式受报纸时效性影响相对较少。每一类时间词又有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在句中的语法分布主要是作状语和介词宾语。这些时间词的历时变化基本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先出现一种或两种表现形式,接着新的表现形式出现,但是使用频率不是很高,接下来新旧两种表现形式同时使用,最后是有一种表现形式成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则使用频率减少或者基本不再出现。引起时间词的这种历时变化的原因是语言接触过程中语码转换与语码混用的结果,有着相同句法结构的时间词发生的不同语码转换有句内转换也有句间转换,是一种顺畅转换和词汇趋同型转换,通常先出现句内转换,然后句内转换和句间转换同时存在,再到以句间转换为主。新加坡社会存在多种语码,它们对《叻报》时间词的历时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钰涵;;浅谈《叻报》的创办背景[J];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17期

2 汪鲸;戴洁茹;;他者、中国与新加坡华人的身份认同——以《叻报》为中心的历史考察(1819—1912)[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5年01期

3 盛波;;甲午战争期间华侨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叻报》为视点[J];抗战史料研究;2014年02期

4 尚国文;赵守辉;;新加坡华语的时间表达与规范[J];南开语言学刊;2014年01期

5 邱克威;;《叻报》的词语特点及其词汇学价值管窥[J];语言研究;2014年04期

6 蔡明宏;;基于语言生态平衡考量的新加坡华语升沉探微[J];东方论坛;2014年03期

7 谢仁敏;李瑞;;清末新加坡《叻报》小说创作及其观念管窥[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胡亚丽;;近代新加坡华人社会生活变迁——以1887—1932年《叻报》广告内容为中心[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9 马丽雅;;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特点——以新加坡《叻报》为视角的考察[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04期

10 支婧茹;;东南亚华文报纸的出现——以新加坡《叻报》为例[J];今传媒;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潘家福;新加坡华社的多语现象与语言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齐孝淼;新加坡华语和普通话的词汇差异及词汇教学[D];河南大学;2014年

2 闵世文;广州报刊语码混用现象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3 刘慧博;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的分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李奎;新加坡《叻报》小说初探(1887-1919)[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雪银;“鼓吹、窝心”二词在汉语与新加坡华语中词义分化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1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51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