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主观化视角下副词“就”的语用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15:29
【摘要】:本文以主观化、语用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语料库法、调查法(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梳理副词“就”的基本语用系统并尝试为副词“就”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少许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本文的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相关概念与定义、研究方法与思路等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副词“就”的语义分析,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副词“就”的语义进行了重新梳理,得出副词“就”的三层语义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副词“就”的总体语义特征,即表达某种主观判断上的紧缩趋向。第三部分为副词“就”的语用分析,通过语料库法(主要依据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讨论副词“就”的语用条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整理出副词“就”的九种基本语用功能。第四部分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语用教学调查,通过问卷、访谈调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语用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副词“就”在教学内容、教学分布、教学难度、教学障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特点。第五部分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语用教学的建议,根据副词“就”语用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其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的特点和实际困难,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语,简单总结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在主观化理论和语用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以副词“就”关涉的对象(时间、数量范围、逻辑关系、情感态度)为线索,梳理出了副词“就”的语义层级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出了副词“就”的总体语义特征,即表达某种主观判断上的紧缩趋向。在理清副词“就”基本语义的基础上,通过筛查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副词“就”的相关语料,分析出副词“就”的语用层级系统,确定副词“就”的九种基本语用功能:(1)副词“就”关涉对象为时间段,“就”暗示某事做得快;(2)副词“就”关涉对象为过去时间点,“就”暗示某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3)副词“就”关涉对象为将来某事开始时间点,“就”暗示剩余时间少、时间紧张;(4)副词“就”关涉对象为将来某事结束时间点,且该事件与语言使用者或言语行为主体的目标没有直接关系,“就”暗示预留时间充足、有时间做其他事情(当该事件与语言使用者或言语行为主体的目标有直接关系时,“就”的语用同语用(3));(5)副词“就”关涉对象为数量范围,“就”表达所关涉的数量范围小于说话人的心理预期值;(6)副词“就”关涉对象为逻辑关系,“就”表达所关涉的逻辑关系简单明了,暗示无需思考便能得出结论;(7)副词“就”的关涉对象为确定类情感态度,“就”表达说话人对某种预设在情感态度上肯定、确信的反馈;(8)副词“就”的关涉对象为坚决类情感态度,“就”表达说话人对某种预设在情感态度上意志坚定、不动摇的反馈(这种语用的语境往往为:说话人的行为或态度遭到反对或与常理不符,说话人需要强调自己意志坚定、对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不动摇的情感态度);(9)副词“就”的关涉对象为容忍类情感态度,“就”表达说话人对某种预设在情感态度上宽容、无所谓的反馈(虽然不满意,但可以接受或无所谓)。以副词“就”的上述九种基本语用功能为依据,设计并进行了针对外国留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师的副词“就”语用教学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探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语用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分布、教学难度、教学障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语用教学,提出了四点建议:(1)在教学内容方面,力求全面准确,避免干扰;(2)在教学分配方面,集中在初级阶段,中级、高级阶段多复现;(3)在教学侧重方面,语用功能(2)、(4)为重难点,需特别关注;(4)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创造语言输出环境,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图文】:

“就”,副词


2.邋2.邋1.1关涉对象为时间段的副词“就”的语义特征逡逑当副词“就”的关涉对象为时间段时,,“就”的语义为:表示时间短,语义逡逑特征为:向时间的极限少紧缩。如图1所示;逡逑

“就”,过去时间,副词,心理预期


(1)关涉对象为过去时间点逡逑当副词“就”的关涉对象为过去时间点时,“就”的语义为:表示事情发生逡逑;语义特征为:向极限过去紧缩(以主体的心理预期为参照,比主体的心理逡逑更早)。如图2所示: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智;;论民俗文化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J];才智;2019年23期

2 李娜;;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语法难点个案分析[J];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李阳;;计算机辅助技术和对外汉语教学融合的思考[J];今日财富;2019年16期

4 刘晶;;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艺术与技巧阐释[J];智库时代;2018年51期

5 刘圣楠;;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J];现代交际;2018年23期

6 刘瀚超;;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23期

7 季龙飞;;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与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03期

8 栾著;周少康;;俄罗斯文化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04期

9 李月炯;;对外汉语教学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借鉴意义[J];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12期

1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稿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畅;;培养学生细致有序审题习惯 构建对外汉语教学优质课堂[A];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C];2016年

2 唐四保;;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七)[C];2017年

3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小游戏[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五)[C];2016年

4 王俊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探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三)[C];2016年

5 张立;;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小台阶、多层次、高复现”[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09年(试刊)[C];2009年

6 ;第十一届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会议通知[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3年第1期(总第18期)[C];2013年

7 杨翼;;《对外汉语教学的成绩测试》[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3年第1期(总第18期)[C];2013年

8 蒋楠;;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的教学[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1年第1期(总第9期)[C];2011年

9 ;“后方法理论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4年第1期(总第22期)[C];2014年

10 莫凡妮;;民办对外汉语教学机构课程设置研究——以前沿汉语、和合快捷汉语为例[A];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上[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国印第安纳国际学校中文教师 刘志刚;做对外汉语教学的有心人[N];语言文字报;2019年

2 田昕禾;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拼音运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9年

3 沈莲霞 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基于文化导入的对外汉语教学改革[N];科学导报;2017年

4 黄诗雅 陈颖妍;发现汉语之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

5 杨璐菡;对外汉语教学将驶上快车道[N];光明日报;2000年

6 北京创造学会汉语教学创新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 宇文永权;怎样轻松学汉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8 李无未;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古今考[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吴竟红;因材施教 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芮茵;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7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俊华;留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9 王文龙;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10 刘红梅;汉语聚合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瑶;《博雅汉语》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2 于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3 高畅;现代汉语介词“朝”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4 崔宇航;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列举类词语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5 王韵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关联词语语体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6 秦f

本文编号:2641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641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5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