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留学生汉语旁称代词混用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16:12
【摘要】:本篇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五个旁称代词进行研究。我们从习得偏误的角度来分析汉语旁称代词的混用偏误现象,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对这类词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提出设想,并提出一些有利于对外汉语旁称代词学习的策略,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外汉语学界对旁称代词的研究的不足,并为对外汉语代词教学、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乃至词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照。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界定、研究现状、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语料来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在研究现状部分,主要介绍旁称代词的本体研究现状和对外汉语研究现状,通过对前人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我们总结出目前对旁称代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第二章是对旁称代词的混用偏误考察和分析。我们分别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原)和专为研究留学生习得旁称代词时出现的混用偏误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手,按照定量分析的原则统计考察数据,并描写、分析偏误,试图从认知角度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为下文的教学语法研究提供思路。第三章是对旁称代词的教学语法进行分析。我们首先对旁称代词进行主观性解释和原型分析,对其用法做出解释,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其教学语法进行排序设计,并以《博雅汉语》为依照,对旁称代词教材语法项目进行排序设计。第四章针对前文的分析研究旁称代词的学习策略,对对外汉语旁称代词教学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最后,本文在结论部分总结本篇论文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玉;;《酉阳杂俎》中的自称代词[J];文史博览(理论);2015年11期

2 曹炜;;北京话旁称代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曹炜;;北京话旁称代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上)[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4 曹炜;蒋晨_g;;北京话统称代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陈翠珠;;汉语自称代词“某”、“某甲”和“某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6期

6 景盛轩;;旁称代词“别人”的产生和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金颖;自称代词“某”形成原因试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冰斌;浅谈代词性语气词что[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9 蒋德林;“It”用法浅析[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10 翟中秀;;古汉语自称代词“我”“余”“予”“朕”简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辉;留学生汉语旁称代词混用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徐美玲;蓬莱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刘虹宇;旁称代词“人家”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莫珍珍;旁称代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姜燕;现代汉语旁称代词语用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6 翟颖华;现代汉语旁称代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王聪;汉语旁称代词“人家”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雪花;汉泰人称代词对比与翻译[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苗太琴;《搜神记》人称代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丹丹;《洛阳伽蓝记》代词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6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646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7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