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中文拟声转喻和拟声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10:30
   拟声词,简而言之,是通过摹拟声音而形成的词类。拟声词是一种古老的词类,因其具有简洁性、经济性和能产性,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媒介和交际形式。从普通语言到诗性语言,拟声词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之中。使用拟声词的句子通常比那些使用惯常表达手段的句子更具修辞上的直接性和生动性。以往研究大多对拟声词做静态描写,从拟声词的语言学特点出发,部分侧重拟声词的翻译,鲜有学者注意到拟声词的转隐喻特征以及背后的认知机制,更缺少系统的语料分析做支撑。为此,本研究尝试对拟声转喻及拟声隐喻进行分析。本研究应用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尝试对汉语拟声转喻和拟声隐喻的认知机制进行阐释。概念整合理论被誉为是解释人类大脑基本运作的基本理论,其解释力可以涵盖语言、艺术、行为、原因、选择、判断、决定、幽默、数学等方面。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汉语拟声转喻的认知机制是什么?2、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汉语拟声隐喻的认知机制是什么?本研究所分析的语料来源于日常生活交流、网络社交媒体如微博、豆瓣。本研究发现拟声词可以通过概念整合过程进行转喻扩展(在本研究中称为拟声转喻),来表示产生声音的实体以及与这些声音相关的属性和长期持续的状态。同时,它还扩展到描述与声音相关的动作和结果。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拟声词经由转喻过程,可以进一步扩展为隐喻(拟声隐喻),表达属性、状态、动作和结果。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涛;;拟声构词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认知界面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12期

2 马清华;;拟声词在语言发生学上的意义——从动态系统原理下的音义关系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唐韧;;基于概念转喻的意义构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耿二岭;;汉语象声词的民族特点[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5 伍敬芳;;汉语拟声词的动词化与转喻[J];修辞学习;2009年02期

6 曲占祥;;隐喻和转喻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王寅;;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语言体验性论文之六:从神经学角度论证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孙丽红;;英语拟声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4期

9 张辉,孙明智;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3期

10 张辉,周平;转喻与语用推理图式[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帷韬;汉英拟声词对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2 姜冬梅;汉英拟声词语义转移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0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10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a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