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态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2 16:51
国际生态话语是有关国家与国家及其国际环境之间形成的国际社会生态系统的话语表征。国际生态话语分析旨在研究话语对国际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话语对国家与国家之间及其国际环境之间的生命可持续关系的影响。目前的生态话语研究主要聚焦自然生态,很少人关注社会生态,更少人研究国际社会生态,然而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同样需要予以关注,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生态尤其值得我们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尝试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层次化、元功能和系统等语言学思想,融合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与现代外交理念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国际生态哲学观,建构了一个国际社会生态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框架,通过揭示话语意义中的生态特征,揭示话语中的破坏性生态意识、中性生态意识与有益性生态意识,进而引导人们培养出有益性生态意识,推动良性国际生态话语体系的建构。具体而言,本研究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三维”研究视角,遵循“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描述原则,重在阐释国际生态话语中的“生态意义”。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层次化思想,本研究将国际生态话语中的“生态意义”“自下而上”关联至其语境(国际社会生态系统)、“自同一层面”关联至生态意义潜势(国际生态因子、国际生态环境与国际生态意识取向)、“自上而下”关联至生态意义的驱动力(“生态化”的词汇语法体系),其中生态意义潜势是“生态意义”的核心部分。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双向体现”原则,国际生态话语的生态意义潜势是其语境的具体体现,而其本身又必然受到词汇语法体系的驱动。由此,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思想与“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国际生态哲学观,本研究建构的国际生态话语分析框架是一个“生态化语言学框架”,该框架囊括了“生态化”的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这三种意义维度通过“生态化”的词汇语法资源得以体现。首先,本研究建构了国际生态话语的“生态化”经验意义分析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及物性系统所包含的六大主要生态化过程与其生态化参与者角色以及生态化环境角色所形成的生态化语义配置得以体现。具体而言,本研究从生态角度出发,考察了国际生态话语的语义配置所表征的三种生态经验,即破坏性生态经验、中性生态经验和有益性生态经验,它们分别为破坏性过程(如破坏性动作过程、破坏性心理过程、破坏性关系过程、破坏性行为过程、破坏性交流过程、破坏性存在过程)、中性过程(如中性动作过程、中性心理过程、中性关系过程、中性行为过程、中性交流过程、中性存在过程)和有益性过程(如有益性动作过程、有益性心理过程、有益性关系过程、有益性行为过程、有益性交流过程、有益性存在过程)得以体现。同样,生态化参与者角色可分为生命体参与者角色和非生命体参与者角色,分别表征生命体国际生态因子和非生命体国际生态因子。生态化环境角色可分为物理环境角色和社会环境角色,分别表征物理国际环境因素和社会国际环境因素。其次,本研究建构了国际生态话语的“生态化”人际意义分析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生态化语气系统、生态化情态系统和生态化评价系统得以体现。其中,生态化语气系统表征国际生态话语者的社会生态身份,包括生命体话语者和非生命体话语者。生态化情态系统表征国际生态话语者之间的生态关系,包括破坏性生态关系、中性生态关系和有益性生态关系。生态化评价系统分成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相互关联的意义子系统。其中生态化态度系统有关生态情感,涉及生态化情感反应、生态化行为判断以及生态化事物鉴赏;生态化介入有关生态态度来源,可细分为破坏性源头、中性源头和有益性源头;生态化级差有关生态态度的介入程度,可以从语势和聚焦两个角度对生态化介入进行分析。再者,本研究建构了国际生态话语的“生态化”语篇意义分析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生态化主位系统和生态化信息系统得以体现。生态化主位系统用来表征生态信息的出发点,鉴于经验内容与人际内容是表达生态意义的主要成分,如经验内容可以表达国际生态因子的选择,而人际内容可以表达生态关系与生态评价,因此生态视角下的主位系统主要包含生态化经验主位系统和生态化人际主位系统。由此,表征“生态化”语篇意义的经验主位可以分为生态经验主位和非生态经验主位,而生态经验主位又可以分成生命体经验主位和非生命体经验主位。同样,人际主位也可以分为生态人际主位和非生态人际主位,生态人际主位则细分为破坏性人际主位、中性人际主位和有益性人际主位。生态化信息系统体现在新信息的“生态化”,“生态化”的新信息可以分成破坏性新信息、中性新信息和有益性新信息,用来表征对破坏性生态信息、中性生态信息和有益性生态信息的关注。综上,本研究通过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儒家、道家和墨家等中国传统哲学指导思想,建构了聚焦于国际生态话语中“生态意义”的“生态化”分析框架。该框架是“理论、分析与行动”三者的融合,分析者首先基于生态哲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建构出分析框架,而后对国际生态话语进行分析,最后采取行动。在本研究中,我们根据“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国际生态哲学观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建构出“生态化语言学框架”,然后根据该框架揭示话语中有害于维持国际生态系统平衡的、不影响维持国际生态系统平衡的、以及有利于维持国际生态系统平衡的三种主要的语言学手段,归纳出话语类型——违背“多元和谐、交互共生”国际生态哲学观的话语为破坏性话语,既不遵循又不违背“多元和谐、交互共生”国际生态哲学观的话语为中性话语,遵循“多元和谐、交互共生”国际生态哲学观的话语的有益性话语,由此揭示话语者的生态意识——破坏生态型、中立生态型和保护生态型。最后,我们采取行动,即建议人们致力于抵制破坏性话语、改善中性话语、推广有益性话语。总体而言,本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本研究提倡“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国际生态哲学观,主张通过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解决生态问题,不仅拓宽了生态研究者的视野,而且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了科学方法以外的可能性。其次,本研究既验证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社会生态问题方面的“适用性”与“社会责任性”,又促使生态语言学在其理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最后,本研究用语言学—哲学方法探索国际生态话语分析框架,融合了西方语言学理论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之儒家、道家以及墨家思想,实现了东西方在应对生态问题方面的对话。
【学位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0-05
本文编号:2824663
【学位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0-05
本文编号:2824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2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