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博白菱角镇客家话语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05:58
   博白菱角镇客家话属于客家粤西片次方言。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以博白客家话的语法作为描写对象,对菱角镇客家的词法与句法特点进行描写分析,勾勒其语法面貌。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博白菱角镇的地理位置、方言情况、菱角镇客家声母、韵母、声调,以及客家话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第二章主要介绍菱角镇客家话的前缀与后缀,以及分析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揭示菱角镇客家话构词特点。第三章主要介绍菱角镇客家话的语法词,包括量词、人称代词、指示词、副词、结构助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并对它们的特点与用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第四章名词性粘附成分,主要介绍菱角镇客家话的小称“儿[(?)45]”的用法和表达领属的方式。第五章主要介绍菱角镇客家的动词体和情态动词的意义及用法,动词体主要包括先行体、起始体、进行体、持续体、完成体;动词情态包括道义情态情态、认识情态和动力情态。第六章介绍了菱角镇客家话常用的句式结构,包括被动式、致使结构、比较结构、动补结构。本章主要对每一句式的用法进行归纳分析。第七章主要介绍了简单句与复杂句。通过第六章和第七章,我们可以对菱角镇客家话的句子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第八章总结,主要归纳菱角镇客家话的特点,反思论文不足之处等。
【学位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7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博白的人文地理与语言概况
    1.2 博白菱角镇概况
    1.3 菱角镇客家话声母、韵母、声调
    1.4 广西客家话研究现状
        1.4.1 广西境内客家语法研究现状
        1.4.2 博白客家方言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目的、方法
    1.6 与本文相关的一些说明
第二章 构词与形态
    2.1 词缀
        2.1.1 前缀
        2.1.2 后缀
    2.2 重叠
        2.2.1 名词的重叠
        2.2.2 动词重叠
        2.2.3 形容词重叠
第三章 语法词
    3.1 量词
        3.1.1 量词的分类
        3.1.2 量词重叠
        3.1.3 量词的语法功能
    3.2 人称代词
        3.2.1 基本人称代词
        3.2.2 人称代词功能及特点
    3.3 指示词
        3.3.1 基本指示词
        3.3.2 方所指示词
        3.3.3 个体指示词
        3.3.4 方式、性状指示词
        3.3.5 时间、数量指示词
        3.3.6 程度指示词
    3.4 副词
        3.4.1 时间副词
        3.4.2 程度副词
        3.4.3 否定副词
        3.4.4 范围副词
        3.4.5 语气副词
        3.4.6 情状副词
    3.5 结构助词
        3.5.1 状语标记
        3.5.2 状态词标记
        3.5.3 名词性标记
    3.6 介词
        3.6.1 前置词
        3.6.2 后置词
    3.7 连词
    3.8 语气词
        3.8.1 陈述语气词
        3.8.2 祈使语气词
        3.8.3 感叹语气词
第四章 名词性粘附成分
    4.1 小称
    4.2 领属
        4.2.1 无标记领属
        4.2.2 有标记领属
        4.2.3 领有者与被领有者语义分析
第五章 动词性粘附成分
    5.1 体貌系统
        5.1.1 先行体
        5.1.2 起始体
        5.1.3 进行体
        5.1.4 持续体
        5.1.5 完成体
    5.2 情态
        5.2.1 认识情态
        5.2.2 道义情态
        5.2.3 动力情态
第六章 句法结构
    6.1 被动式
        6.1.1 有标记的被动句
        6.1.2 无标记被动句
    6.2 及物与不及物结构
        6.2.1 不及物句
        6.2.2 单及物结构
        6.2.3 双及物结构
    6.3 致使结构
        6.3.1 致使结构形式
        6.3.2 致使结构语义
    6.4 比较结构
        6.4.1 平比句
        6.4.2 差比句
    6.5 动补结构
        6.5.1 结果补语
        6.5.2 状态补语
        6.5.3 程度补语
        6.5.4 趋向补语
第七章 简单句与复杂句
    7.1 简单句
        7.1.1 判断句
        7.1.2 疑问句
    7.2 复杂句
        7.2.1 复合句
        7.2.2 主从句
第八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晓;;不及物动词构成的句干句式[J];汉语学报;2015年02期

2 伍和忠;;荔浦方言与其他一些汉语方言“着”的特殊表“体”功能[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 温昌衍;;江西石城客家话的领属结构[J];语言研究集刊;2013年01期

4 汪国胜;付欣晴;;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J];汉语学报;2013年04期

5 钟静;;广西博白客家话的体标记“紧”[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9期

6 刘丹青;;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J];中国语文;2008年01期

7 韩霏;;广西博白县沙河镇客家话同音字汇[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刘丹青;语法调查与研究中的从属小句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9 朱冠明;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10 闭思明;记广西横县平话的语缀[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葛娜娜;领属范畴的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2 盛益民;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4年

3 张薇;海盐话的指示代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刘杰;汉语相似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晓兰;粤语广西桂平麻垌话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2 潘大廉;荔浦话语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3 庞娟;广西博白县菱角镇客家方言助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4 江丽丽;永定客家方言比较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周秋伶;陈村客家方言“开”的语法功能及跨方言比较[D];广西大学;2014年

6 陈日芳;博白岭坪村客家话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7 孙光锋;表示比较的“有”字句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洪邦林;现代汉语感叹句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覃东生;宾阳话语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10 陈巧燕;汉语关系小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9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59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d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