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用词汇义类分布研究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义类分布概貌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工具
(三) 词表的一级义类分布考察
1. 分布特征
2. 存在的问题
(1) 个别义类薄厚的变化不符合词语习得规律
(2) 义类厚薄的排序不符合词语习得规律
(四) 词表的二至五级义类分布考察
(五) 普及化水平词汇义类分布考察
1. 普及化水平词汇在一级义类的分布特征
2. 存在的问题
三义类分布属性考察
(一) 义类分布的存缺性考察
(二) 义类分布的复现性考察
(三) 义类分布的序列性考察
四本研究的意义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美玲;厉玲;;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复合词加工影响因素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02期
2 吕玉兰;;中高级汉语教材编写新思路[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S1期
3 冯凌宇;;复现教学在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J];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4 苏向丽;;词价研究与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词汇表的优化——以《词汇大纲》与《等级划分》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4期
5 苏新春;洪桂治;唐师瑶;;再论义类词典的分类原则与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2期
6 张和生;;利用汉语义类进行词汇教学的实验报告[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4期
7 苏新春;;《现代汉语语义分类词典》(TMC)研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文信息学报;2008年05期
8 马清华;;唯频率标准的不自足性——论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词汇大纲设计标准[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9 王汉卫;;论词汇大纲研制原则[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姜德梧;;关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晓宇;句子阅读与写作对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2 柯丽芸;汉语第二语言教材词汇的义类分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欧阳晓芳;《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动词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安;;对外汉语词表的系统性及义类体系的作用[J];语言文字应用;2017年03期
2 孙园园;;《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研制中义类法的运用和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17年03期
3 宋贝贝;;汉语国际教育用词汇义类分布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7年03期
4 王晓庆;赵君;;留学生习得汉语制作义动词的偏误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7年07期
5 李润生;;近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观[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7年02期
6 张玉苹;;《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短语收录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7 杨帅可;;汉外教学用词汇大纲收词单位取向的考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12期
8 陶源;;关于分类学习词典研编和出版的一些思考——以《俄汉分类学习词典为例》[J];跨语言文化研究;2016年02期
9 苏鹏;;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6年10期
10 刘华;于艳群;;华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常用分级词表研制[J];海外华文教育;201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瑞玲;教育领域常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分析与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2 靳小琳;现代汉语性状类基本层次范畴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裴刚(Cavin Pamintuan);《当代中文》(菲律宾语版)选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黄姗;《汉语教程》中兼类词的使用情况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5 李梦婵;马达加斯加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马晶晶;外国留学生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宋晓艳;《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词汇部分分析[D];暨南大学;2013年
8 阳杨;含比喻义词语的分析研究与教学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梁雪双;《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手”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马玲;对外汉语名宾语义格教学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炜;冯聪;;汉语二语学习者与汉语母语者的双字合成词识别过程差异研究[J];现代外语;2010年04期
2 杨光远;史先建;;泰语合成词的构词方式[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杨翼;;对外汉语教材练习题的有效性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4 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的目的、方法和编写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1期
5 苏新春;;《现代汉语语义分类词典》(TMC)研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文信息学报;2008年05期
6 王骏;;汉语词汇在长时记忆中的贮存模式及其对教学的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7 干红梅;;语义透明度对中级汉语阅读中词汇学习的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1期
8 马清华;;偶举成分的并列格式化条件[J];汉语学报;2007年03期
9 王尧美;;对外汉语教材的创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4期
10 刘长征;;《词汇大纲》与2005媒体高频词语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殷晔;英语附带习得中投入量假说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2 黄耀华;大学英语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词汇附带习得[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3 柴雪平;论任务引起的投入量对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7年
4 李洁慧;任务类型及任务引起的在线学习行为对附带词汇学习的影响:对投入量假设的反思[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刘芳;《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形容词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梓秋;;浅析汉语中赤义类颜色词的区别与演变[J];考试周刊;2012年10期
2 文非;姓氏“义类”简编[J];阅读与写作;2002年01期
3 程月;;基于义类信息的动宾搭配的考察与实验[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杨悦庭;;论新词的义类特点和其产生的社会心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马清华;词义类扩的相貌知觉倾向[J];语文研究;1999年02期
6 张和生;;汉语义类研究及其应用评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班吉庆;《说文》540部义类研究略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覃觅;;《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又”部字义类分析考察[J];河池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朱华飞,肖群峰;刘熙“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的观点在语源学上的价值之研究述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10 邓统湘;;《尔雅·释乐》义类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柯丽芸;汉语第二语言教材词汇的义类分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张晓蝶;面向信息处理的双音节新词语语义构词规则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0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60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