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竹山柳林话语气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8 20:54
  语气词在汉语共同语和方言语法中具有重要地位。一直以来方言语气词研究都是方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一地方言特色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本文以竹山柳林话语气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柳林话语气词意义和用法全面细致的描写,构建柳林话的语气词系统,为竹山方言语法研究和共同语语法研究提供参考。全文分为八章。第一章总说。介绍了竹山柳林的人文地理和方言概况,并对语气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包括语气研究、共同语语气词研究和方言语气词研究,同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体例情况。第二章陈述语气词。详细描写了“哒1”“滴”“啵”“嘛”“啰”等5个柳林话陈述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和具体用法,并对同类语气词进行了比较。第三章疑问语气词。详细描写了“哒2”“蛮1”“啊1”“奥1”“吧1”“唻1”“好”“唦1”“呐1”等9个柳林话疑问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和具体用法,并对是非问、特指问和正反问三类疑问语气词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祈使语气词。详细描写了“唦2”“奥2”“嘚1”“吧2”“着”“唷1”等6个柳林话祈使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和具体用法。并对“命令”类、“请求”“商量”类、“劝阻”类祈使语气词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总说
    1.1 竹山柳林概况
        1.1.1 柳林人文地理
        1.1.2 柳林方言
    1.2 语气词研究概况
        1.2.1 语气的定义和分类
        1.2.2 语气词相关研究
        1.2.3 方言语气词研究
    1.3 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意义
    1.4 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1.4.1 语料来源
        1.4.2 体例说明
第二章 陈述语气词
1">    2.1 哒1
  •         2.1.1 表已然态
            2.1.2 表将然态
            2.1.3 表当然态
        2.2 滴
        2.3 啵
        2.4 嘛
        2.5 啰
        2.6 陈述语气词比较
    1”和“滴”">        2.6.1“哒1”和“滴”
            2.6.2 当然态语气词
    第三章 疑问语气词
    2">    3.1 哒2
  •     3.2 蛮1
  •     3.3 啊1
  •     3.4 奥1
  •     3.5 吧1
  •     3.6 睐1
  •     3.7 好
    1">    3.8 唦1
  •     3.9 呐1
  •     3.10 疑问语气词比较
            3.10.1 是非问句末语气词
            3.10.2 特指问句末语气词
            3.10.3 正反问句末语气词
    第四章 祈使语气词
    1">    4.1 唦1
  •     4.2 奥2
  •     4.3 嘚1
  •     4.4 吧2
  •     4.5 着
    1">    4.6 唷1
  •     4.7 祈使语气词比较
            4.7.1 “命令”类语气词
            4.7.2 “请求”“商量”类语气词
            4.7.3 “劝阻”类语气词
    第五章 感叹语气词
    2">    5.1 啊2
  •     5.2 嘞
        5.3 啦
    2">    5.4 唷2
  •     5.5 哦
    2">    5.6 嘚2
  •     5.7 唦3
  •     5.8 呀1
  •     5.9 呐2
  •     5.10 蛮2
  •     5.11 感叹语气词比较
            5.11.1“强调”“感慨”类语气词
            5.11.2“遗憾”类语气词
            5.11.3“惊讶”“怀疑”类语气词
    第六章 句中语气词
    3">    6.1 呐3
  •     6.2 唻2
  •     6.3 呀2
  •     6.4 蛮3
  •     6.5 句中语气词比较
    第七章 语气词连用
    1”“滴”和陈述语气词连用">    7.1 “哒1”“滴”和陈述语气词连用
    1滴">        7.1.1 哒1
    1啵">        7.1.2 哒1
    1嘛">        7.1.3 哒1
    1啰">        7.1.4 哒1
            7.1.5 滴啵
    1滴啵">        7.1.6 哒1滴啵
    1滴啰">        7.1.7 哒1滴啰
        7.2 “哒,”“滴”和疑问语气词连用
    1蛮1">        7.2.1 哒11
  •         7.2.2 哒11
  •         7.2.3 哒11
  •         7.2.4 哒1
    1唦1">        7.2.5 哒11
  •         7.2.6 滴吧1
  •         7.2.7 滴吵1
  •         7.2.8 哒1滴吧1
  •         7.2.9 哒1滴唦1
  •     7.3 “哒1”“滴”和祈使语气词连用
    1着">        7.3.1 哒1
    1唷1">        7.3.2 哒11
  •     7.4 “哒1”“滴”和感叹语气词连用
    1">        7.4.1 哒1
  •         7.4.2 哒1
    1唷2">        7.4.3 哒12
  •         7.4.4 哒13
  •         7.4.5 哒11
  •         7.4.6 哒12
  •         7.4.7 滴嘞1
  •         7.4.8 滴呀1
  •         7.4.9 哒1滴嘞
    1滴啦">        7.4.10 哒1滴啦
    1嗒">        7.4.11 哒1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的”的语气词归属问题和汉语分裂句的传信功能[J]. 曹道根,包琳玲.  中国语言学报. 2018(00)
    [2]安徽凤台官话方言语气词“来”的时体用法[J]. 孙竞.  方言. 2018(02)
    [3]现代汉语分裂句焦点分析[J]. 白蓝.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4]鄂西北竹山(宝丰镇)方言音韵特点及归属[J]. 丁沾沾.  安康学院学报. 2017(01)
    [5]山东栖霞方言来源于处所结构的语气词[J]. 刘翠香.  方言. 2016(03)
    [6]叹词的语法功能、语义功能及其定位[J]. 周国光.  语言科学. 2016(03)
    [7]竹山竹溪方言的撮口呼读音及其价值[J]. 盛银花.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8]从语音学角度看竹山方言的归属问题[J]. 朱丽师.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2)
    [9]比工仡佬语句首语气词初探[J]. 李霞.  百色学院学报. 2015(01)
    [10]叹词、语气词分类方面存在着的问题[J]. 郭攀,夏凤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博士论文
    [1]基于语料库多维特征聚类关联的成都话语气词研究[D]. 陈振宁.浙江大学 2018
    [2]现代汉越语语气词对比分析[D]. Tran Quang Huy(陈光辉).福建师范大学 2015
    [3]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D]. 史冠新.山东大学 2006
    [4]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 王飞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5
    [5]语气和语气词研究[D]. 孙汝建.上海师范大学 1998

    硕士论文
    [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重庆方言语气词的语力研究[D]. 唐莉瑶.重庆师范大学 2018
    [2]湖南娄底双峰方言语气词研究[D]. 李蔚.南京大学 2014
    [3]日韩留学生汉语语气词习得研究[D]. 徐黄荣.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武汉方言语气词研究[D]. 吴翩翩.华中师范大学 2009
    [5]《西游记》语气词研究[D]. 卢玉波.山东大学 2008
    [6]俄汉语语气词系统之对比研究[D]. 曹磊.吉林大学 2007
    [7]泰国学生汉语语气词习得偏误研究[D]. 刘培杰.吉林大学 2007
    [8]《金瓶梅词话》语气词研究[D]. 吕文科.西北师范大学 2006
    [9]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D]. 赵媛媛.四川大学 2006
    [10]《孟子》句尾语气词研究[D]. 冯玉.西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65285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965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b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