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双重否定式双音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22:52
本文主要围绕现代汉语双重否定式双音词“无非”、“莫非”、“莫不”、“无不”和“不无”等五个双音词,在结合前人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语义学、语用学、功能主义语言学等理论为指导,从历时与共时两个角度和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分析了上述五个双音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性质与功用和在历时演化中的演变过程及其动因与机制。除绪论外,全文共分为以下五章内容。绪论:内容包括论述研究对象与研究现状、说明方法理论与研究目标、简述研究意义与语料来源和介绍相关符号与特定用语。第一章:现代汉语“无非”有范围副词与评注性副词两种性质。当“无非”是范围副词时,只充当饰谓状语,表达统括加合与限定部分、简明省力与详致定界,且可据境定性,实现统括型与限定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当“无非”是评注性副词时,可位于分句间,充当饰谓状语和饰句状语;表达主观推论与非现实性、担保必然与轻言随意,强化判断与评价范围和关联衔接与承转接续。第二章: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莫非”句后可加真性附加问句“真是这样吗”的或其附近可出现与之相关的怀疑性心理活动成分的,“莫非”为揣测型评注性副词;不可加或不可出现的,“莫非”为反诘型评注性副词。“莫非”既可以充当饰谓...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统括型范围副词与限定型范围副词转化示意图
第五章从双重否定的跨层结构到副词和动词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8图5-1现代汉语双重否定式双音词历时演化路径图⑨5.5本章小结从历时演化层面看,现代汉语双重否定式双音词共有4条演化路径,其成词源结构均为跨层结构,且并非每条路径上的每个词都经历了其所在的整条路径,此外每条路径及其所成之词的演化动因与机制不尽相同。按照“无非、莫非1、莫不1”的演化路径,本文预测,存有式动词“不无”、限定型范围副词“莫不1、无不”可能会有较大发展。原因如下:前二者刚形成于现代,用频仍较低;后一个则尚未正式形成,但在其前后均复的语义环境(即主观视点发生转移、限定功能得以形成的过渡阶段)中已有所显示。⑨图例:a.直线:上下位类属关系。b.虚线方框:归为一类。c.带箭头的直线:路径3。d.带箭头的短划线:路径5.1.1.1到5.1.1.3到5.1.2。e.倒三角形:路径1.1.1到1.1.2。f.带箭头的划线-点:路径2。g.带箭头的长划线:路径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上古汉语一批代词形式的消失看汉语量化表达的变化[J]. 董秀芳,郝琦. 当代语言学. 2019(04)
[2]再论疑问范畴与否定范畴间的关系[J]. 诸允孟,洪波. 汉语学报. 2018(03)
[3]汉语语法性成分功能衰落与跨层词汇化[J]. 刘红妮.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4]再论“都”的语义——从穷尽性和排他性谈起[J]. 冯予力,潘海华. 中国语文. 2018(02)
[5]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J]. 刘彬,袁毓林. 语文研究. 2017(04)
[6]“不无”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J]. 阳盼. 鸡西大学学报. 2016(09)
[7]超常组合与语义羡余——汉语语法化诱因新探[J]. 江蓝生. 中国语文. 2016(05)
[8]疑问句的结构类型与反问句的转化关系研究[J]. 邵敬敏. 汉语学习. 2013(02)
[9]疑问性话语标记语疑问梯度的认知探微——以“难道”“莫非”“莫不是”“是不是”为例[J]. 周明强.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02)
[10]《淮南子》中的“莫”字考察[J]. 罗小如.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全量范畴及其教学研究[D]. 王铭子.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汉英双重否定范畴研究[D]. 张焕香.首都师范大学 2012
[3]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 董正存.南开大学 2010
[4]现代汉语限定性副词研究[D]. 刘立成.吉林大学 2008
[5]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 李宇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6]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 李善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无X”类副词词汇化及语法化研究[D]. 曹梦.重庆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近义情态副词语义功能对比研究[D]. 张伊鑫.贵州师范大学 2017
[3]现代汉语限定副词表主观量考察[D]. 李孟函.河北大学 2015
[4]现代汉语“不外乎”类主观小量判断词语研究[D]. 林莹.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XX不已”类结构对比分析及习得情况考察[D]. 刘颖鸿.复旦大学 2013
[6]“否定语素+X”类副词的词汇化研究[D]. 李南.河南大学 2013
[7]现代汉语揣测语气副词“别是”的多维研究[D]. 刘惠慧.湘潭大学 2012
[8]现代汉语疑问语气副词与疑问句类型匹配能力研究[D]. 杨红.华中师范大学 2011
[9]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研究[D]. 赵金冠.西北师范大学 2008
[10]先秦汉语双重否定句式研究[D]. 羿采妍.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13569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统括型范围副词与限定型范围副词转化示意图
第五章从双重否定的跨层结构到副词和动词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8图5-1现代汉语双重否定式双音词历时演化路径图⑨5.5本章小结从历时演化层面看,现代汉语双重否定式双音词共有4条演化路径,其成词源结构均为跨层结构,且并非每条路径上的每个词都经历了其所在的整条路径,此外每条路径及其所成之词的演化动因与机制不尽相同。按照“无非、莫非1、莫不1”的演化路径,本文预测,存有式动词“不无”、限定型范围副词“莫不1、无不”可能会有较大发展。原因如下:前二者刚形成于现代,用频仍较低;后一个则尚未正式形成,但在其前后均复的语义环境(即主观视点发生转移、限定功能得以形成的过渡阶段)中已有所显示。⑨图例:a.直线:上下位类属关系。b.虚线方框:归为一类。c.带箭头的直线:路径3。d.带箭头的短划线:路径5.1.1.1到5.1.1.3到5.1.2。e.倒三角形:路径1.1.1到1.1.2。f.带箭头的划线-点:路径2。g.带箭头的长划线:路径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上古汉语一批代词形式的消失看汉语量化表达的变化[J]. 董秀芳,郝琦. 当代语言学. 2019(04)
[2]再论疑问范畴与否定范畴间的关系[J]. 诸允孟,洪波. 汉语学报. 2018(03)
[3]汉语语法性成分功能衰落与跨层词汇化[J]. 刘红妮.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4]再论“都”的语义——从穷尽性和排他性谈起[J]. 冯予力,潘海华. 中国语文. 2018(02)
[5]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J]. 刘彬,袁毓林. 语文研究. 2017(04)
[6]“不无”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J]. 阳盼. 鸡西大学学报. 2016(09)
[7]超常组合与语义羡余——汉语语法化诱因新探[J]. 江蓝生. 中国语文. 2016(05)
[8]疑问句的结构类型与反问句的转化关系研究[J]. 邵敬敏. 汉语学习. 2013(02)
[9]疑问性话语标记语疑问梯度的认知探微——以“难道”“莫非”“莫不是”“是不是”为例[J]. 周明强.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02)
[10]《淮南子》中的“莫”字考察[J]. 罗小如.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全量范畴及其教学研究[D]. 王铭子.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汉英双重否定范畴研究[D]. 张焕香.首都师范大学 2012
[3]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 董正存.南开大学 2010
[4]现代汉语限定性副词研究[D]. 刘立成.吉林大学 2008
[5]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 李宇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6]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 李善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无X”类副词词汇化及语法化研究[D]. 曹梦.重庆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近义情态副词语义功能对比研究[D]. 张伊鑫.贵州师范大学 2017
[3]现代汉语限定副词表主观量考察[D]. 李孟函.河北大学 2015
[4]现代汉语“不外乎”类主观小量判断词语研究[D]. 林莹.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XX不已”类结构对比分析及习得情况考察[D]. 刘颖鸿.复旦大学 2013
[6]“否定语素+X”类副词的词汇化研究[D]. 李南.河南大学 2013
[7]现代汉语揣测语气副词“别是”的多维研究[D]. 刘惠慧.湘潭大学 2012
[8]现代汉语疑问语气副词与疑问句类型匹配能力研究[D]. 杨红.华中师范大学 2011
[9]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研究[D]. 赵金冠.西北师范大学 2008
[10]先秦汉语双重否定句式研究[D]. 羿采妍.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13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1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