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结构“在X下”的综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08:17
介词框架结构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在现代汉语实际语言运用中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介词框架”这一概念却是在近几年中提出来的。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介词框架“在X下”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分析。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介词框架的定义,关于介词框架“在”前人的研究状况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分析了“下”的基本意义和“在X下”中“X”为具体名词时表示的意义,及其从基本义到引申义的换转。第三部分分析了介词结构“在X下”中“X”为抽象名词时表示的意义,提出了关于隐喻的概念。第四部分分析了介词结构“在X下”中“X”为动词时表示的意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根据隐喻原理对动词进行了分类。研究意义与方法:汉语的介词从《马氏文通》开始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介词框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关于“在X下”介词框架结构的综合研究并不多,少有的几篇相关论文也是概括性分析。基于此,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重点阐释“在X下”这个框架的空间隐喻特点,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在X下”结构进行多角度、多侧面考察和分析,总结其基本理据和用法规律,以指导人们对“在X下”的正确使用。...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表示的是两种物体接触状态下,A在B的下方,这时的A需要另一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NV下”式的受动特性与成立动因[J]. 屈哨兵. 汉语学报. 2006(01)
[2]“NP的VP”短语的句法结构分析[J]. 李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01)
[3]也谈“NP+的+VP”结构[J]. 徐阳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4]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J]. 缑瑞隆. 语言文字应用. 2004(04)
[5]介词结构“在X上”结构特点分析[J]. 兰英.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
[6]“X上”和“X里”的认知分析[J]. 葛婷.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01)
[7]“上”、“下”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分析[J]. 李文莉. 零陵学院学报. 2004(03)
[8]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J]. 陆俭明. 中国语文. 2003(05)
[9]认知框架下的空间隐喻研究[J]. 吴云. 修辞学习. 2003(04)
[10]表处所的“在”字句研究综述[J]. 邵洪亮. 台州学院学报. 2003(02)
硕士论文
[1]“在N的V下”介词框架考察[D]. 段佳佳.上海师范大学 2007
[2]汉语介词框架“PP上”研究[D]. 陈全静.上海师范大学 2006
[3]方位词“上”、“下”的意义及其演变[D]. 葛新.上海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58943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表示的是两种物体接触状态下,A在B的下方,这时的A需要另一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NV下”式的受动特性与成立动因[J]. 屈哨兵. 汉语学报. 2006(01)
[2]“NP的VP”短语的句法结构分析[J]. 李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01)
[3]也谈“NP+的+VP”结构[J]. 徐阳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4]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J]. 缑瑞隆. 语言文字应用. 2004(04)
[5]介词结构“在X上”结构特点分析[J]. 兰英.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
[6]“X上”和“X里”的认知分析[J]. 葛婷.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01)
[7]“上”、“下”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分析[J]. 李文莉. 零陵学院学报. 2004(03)
[8]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J]. 陆俭明. 中国语文. 2003(05)
[9]认知框架下的空间隐喻研究[J]. 吴云. 修辞学习. 2003(04)
[10]表处所的“在”字句研究综述[J]. 邵洪亮. 台州学院学报. 2003(02)
硕士论文
[1]“在N的V下”介词框架考察[D]. 段佳佳.上海师范大学 2007
[2]汉语介词框架“PP上”研究[D]. 陈全静.上海师范大学 2006
[3]方位词“上”、“下”的意义及其演变[D]. 葛新.上海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58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5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