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体标记“在”、“着”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19:56
  关于体标记“在”、“着”所具有的语法意义,学界的观点并不统一,有的认为“在”表示进行,“着”表示持续,有的认为二者语法意义相同,既能表示进行也能表示持续。本文认为二者极其相似,容易混淆,但绝不相同。本文基于语言学家Comrie的时体理论,将“在”和“着”进行了区分,把“在”确定为持续进行体,“着”为持续非进行体。确定了二者的区别之后,我们力求从句法、语用上来验证本文对二者的语义划分是否正确。为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一,从句法功能上来看,我们主要分析了二者与动词、形容词、否定词、时间状语等组合时所表现出的差异。在分析动词和时间状语与“在”和“着”的组合情况时,我们的思路是首先对动词和时间状语进行简单的分类,能和“在”、“着”组合的某一小类必然在语义上能与二者相匹配,反之,则在语义上有所冲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与“着”更加匹配,所以“在”与形容词的组合情况极少,我们主要分析了“着”与形容词的各种组合类型。在否定形式上,我们具体分析了“在”、“着”分别与“不”和“没有”搭配时所表现出的差异。第二,从语用情况上来看,二者在语义特征上的差别导致了它们在具体使用时会产生不同的语用效果,我...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 相关课题研究状况回顾
        1.2.1 关于体标记"在"、"着"的研究
        1.2.2 关于时体理论的研究
    1.3 "在"、"着"的语法意义对比
        1.3.1 "在"的分类及语法意义
        1.3.2 "着"的语法意义
第二章 "在"、"着"的组合功能对比
    2.1 "在"、"着"在句法组合中的位置
    2.2 "在"、"着"与动词及动词短语的组合
        2.2.1 "在"、"着"与动词的组合情况
        2.2.2 "在"、"着"与动词短语的组合情况
    2.3 "在"、"着"与形容词的组合
    2.4 "在"、"着"与时间状语的搭配情况
    2.5 "在"、"着"、"正"、"呢"的组合共现情况
        2.5.1 "正"、"呢"的语法意义
        2.5.2 "正"、"在"、"着"、"呢"的组合形式
    2.6 "在"、"着"与否定词的搭配情况
第二章 "在"、"着"的语用情况对比
    3.1 句式中"在"、"着"的语用分析
        3.1.1 陈述句中的"在"、"着"
        3.1.2 存在句中的"在"、"着"
        3.1.3 "着"与祈使句
    3.2 "在"、"着"表达上的自足情况
    3.3 "着"、"呢"组合的强凋作用
    3.4 "在"、"着"与前景、后景
第四章 "在"、"着"的来源及语法化路径
    4.1 "在"与"着"的平行虚化
        4.1.1 "在"的语法化
        4.1.2 "着"的语法化
    4.2 "在"与"着"的演变机制
    4.3 从"在"、"着"的历时演变看其差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体系统内部的概念空间化配置对立——以“在”和“着”为例[J]. 尚新.  语言科学. 2009(02)
[2]现代汉语“V到”与“V进”、“V见”、“V在”、“V着”结构的比较[J]. 曾海清.  新余高专学报. 2007(06)
[3]论情态与“着”的分化[J]. 彭利贞.  语言研究. 2007(02)
[4]动词的情状对持续体“着”使用的语义制约[J]. 祁从舵.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5]论汉语的进行体范畴[J]. 石毓智.  汉语学习. 2006(03)
[6]“在”与“着”的平行虚化及成因[J]. 瞿建慧.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7]处所动词、处所介词和未完成体标记——体标记“在”和“着”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J]. 高增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04)
[8]进行体的认知研究[J]. 李亚民.  宜春学院学报. 2005(03)
[9]论语气词“著”的来源及与动词形尾“著”的关系[J]. 罗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10]进行体、持续体的否定及相关问题[J]. 高顺全.  世界汉语教学. 2003(04)

硕士论文
[1]“进行—持续”范畴中“正(在)”“在”“着”“呢”句法、语用分析[D]. 尚来彬.延边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30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130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