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的纠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5 06:56
长期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界一直把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混为一谈。虽然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已经对补语有一定的界定,但以助词“得”连接的补语,即“述语+得+补语”(不包括表可能的)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结构,历来争议很多。本文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指导,选取历年关于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问题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整理研究成果的同时,通过将学者们的各种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对现代汉语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的纠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全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简述了本文的研究缘起和范围为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讨论了这两种补语的研究现状和划界,进而引出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了本文的语料来源。第二章、带“得”字的程度补语研究。分析了带“得”字的程度补语的三种分类,在结构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第三章、状态补语研究。讨论了状态补语的特点,从结构句法、语义、语用角度出发,研究了状态补语的复杂性,多样性。并引入了金立鑫先生的“次级谓语”说和“后置状语”说对状态补语进行了讨论。第四章、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策略。针对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在教学上的难点,他提出相应的教学策...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回顾概述
1.2.1 关于程度补语的研究
1.2.2 关于带“得”字补语的命名和划界
1.3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1.3.1 研究的意义
1.3.2 研究的方法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带“得”字的程度补语
2.1 带“得”字程度补语的性质和分类
2.1.1 直接表程度的补语和间接表程度的补语
2.1.2 含有比较意义的程度补语和不含比较意义的程度补语
2.1.3 副词性程度补语和动词及形容词性程度补语
2.2 带“得”字的程度补语的结构特征和句法功能
2.2.1 结构特征
2.2.2 句法功能
2.3 带“得”字程度补语的语义分析
2.3.1 虚化补语
2.3.2 虚化的判别标准
2.3.3 带“得”字程度补语的语义指向
2.4 带“得”字程度补语的语用特点
第三章 状态补语
3.1 状态补语的特点
3.2 状态补语的结构形式分析
3.2.1 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充当状态补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3.2.2 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结构充当状态补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3.2.3 主谓结构作状态补语
3.2.4 固定短语作状态补语
3.2.5 “有”字结构作状态补语
3.2.6 名词性结构作状态补语
3.2.7 代词作状态补语
3.2.8 象声词作状态补语
3.3 状态补语的语义指向
3.3.1 状态补语(C)语义指向主语(S)
3.3.2 状态补语(C)语义指向述语(V)
3.3.3 状态补语(C)语义指向主语+述语(S+V)
3.4 “次级谓语”说与“后置状语”说
3.5 状态补语的语用分析
第四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策略
4.1 教学体系上的梳理
4.2 教学内容的确定及顺序的安排
4.3 分散难点
4.4 在语境中教学
第五章 结语
5.1 研究小结
5.2 本研究的不足
5.3 补语研究的前景与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决汉语补语问题的一个可行性方案[J]. 金立鑫. 中国语文. 2009(05)
[2]“得”字句的句法分析[J]. 赵家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3]“动词+ 得+ 补语”的分类和语义特征分析[J]. 吴 颖. 苏州大学学报. 2002(02)
[4]形容词带程度补语结构的分析[J]. 赵日新.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06)
[5]程度副词充当补语的多维考察[J]. 张谊生. 世界汉语教学. 2000(02)
[6]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 张谊生. 中国语文. 2000(01)
[7]关于状态补语的几个问题[J]. 贺晓萍. 语文研究. 1999(01)
[8]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沈家煊. 当代语言学. 1998(03)
[9]语义指向分析刍议[J]. 周刚. 语文研究. 1998(03)
[10]某些带“得+补语”的句子“谓语+得”前后成分变换的问题[J]. 赵清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6)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 李锦姬.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11676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回顾概述
1.2.1 关于程度补语的研究
1.2.2 关于带“得”字补语的命名和划界
1.3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1.3.1 研究的意义
1.3.2 研究的方法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带“得”字的程度补语
2.1 带“得”字程度补语的性质和分类
2.1.1 直接表程度的补语和间接表程度的补语
2.1.2 含有比较意义的程度补语和不含比较意义的程度补语
2.1.3 副词性程度补语和动词及形容词性程度补语
2.2 带“得”字的程度补语的结构特征和句法功能
2.2.1 结构特征
2.2.2 句法功能
2.3 带“得”字程度补语的语义分析
2.3.1 虚化补语
2.3.2 虚化的判别标准
2.3.3 带“得”字程度补语的语义指向
2.4 带“得”字程度补语的语用特点
第三章 状态补语
3.1 状态补语的特点
3.2 状态补语的结构形式分析
3.2.1 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充当状态补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3.2.2 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结构充当状态补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3.2.3 主谓结构作状态补语
3.2.4 固定短语作状态补语
3.2.5 “有”字结构作状态补语
3.2.6 名词性结构作状态补语
3.2.7 代词作状态补语
3.2.8 象声词作状态补语
3.3 状态补语的语义指向
3.3.1 状态补语(C)语义指向主语(S)
3.3.2 状态补语(C)语义指向述语(V)
3.3.3 状态补语(C)语义指向主语+述语(S+V)
3.4 “次级谓语”说与“后置状语”说
3.5 状态补语的语用分析
第四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策略
4.1 教学体系上的梳理
4.2 教学内容的确定及顺序的安排
4.3 分散难点
4.4 在语境中教学
第五章 结语
5.1 研究小结
5.2 本研究的不足
5.3 补语研究的前景与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决汉语补语问题的一个可行性方案[J]. 金立鑫. 中国语文. 2009(05)
[2]“得”字句的句法分析[J]. 赵家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3]“动词+ 得+ 补语”的分类和语义特征分析[J]. 吴 颖. 苏州大学学报. 2002(02)
[4]形容词带程度补语结构的分析[J]. 赵日新.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06)
[5]程度副词充当补语的多维考察[J]. 张谊生. 世界汉语教学. 2000(02)
[6]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 张谊生. 中国语文. 2000(01)
[7]关于状态补语的几个问题[J]. 贺晓萍. 语文研究. 1999(01)
[8]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沈家煊. 当代语言学. 1998(03)
[9]语义指向分析刍议[J]. 周刚. 语文研究. 1998(03)
[10]某些带“得+补语”的句子“谓语+得”前后成分变换的问题[J]. 赵清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6)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 李锦姬.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11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21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