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清代桐城派语文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6 21:24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之久,皆为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对于桐城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方面,而对于桐城派的语文教育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从语文教育角度来对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戴钧衡、曾国藩、吴汝纶等人为代表的桐城派的语文教育活动及思想做系统的梳理和归纳,萃取其教育思想精华,丰富桐城派研究,为当今语文教育提供启示。本论文以桐城派的语文教育为研究对象,主体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桐城派的语文教育活动。本章分三节从桐城派的书院语文教育活动、桐城派的家族语文教育活动以及桐城派语文教育的演进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桐城派的语文教育活动概貌。书院语文教育活动论述了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戴钧衡等其他桐城派人士的语文教育活动;家族语文教育活动从家学与师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桐城派的家族语文教育;桐城派的语文教育演进总结了从传统语文教育走向近代语文教育的桐城派,表现为曾国藩与传统语文教育的突破、吴汝纶与近代语文教育的转型。第二章,桐城派的阅读教学。本章归纳了桐城派的语文教学内容、桐城派的阅读教材以及桐城派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有史传文学传统、唐宋八大家及归...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桐城派的语文教育活动
    第一节 桐城派的书院语文教育活动
        一、戴名世的语文教育活动
        二、方苞的语文教育活动
        三、刘大櫆的语文教育活动
        四、姚鼐的书院语文教育活动
        五、戴钧衡创建的桐乡书院语文教育活动
        六、桐城派其他人士的书院语文讲学活动
    第二节 桐城派家族语文教育
        一、家学语文教育
        二、师学语文教育
    第三节 桐城派语文教育的演进
        一、曾国藩与传统语文教育的突破
        二、吴汝纶与现代语文教育的转型
第二章 桐城派的阅读教学
    第一节 桐城派的阅读教学内容
        一、史传文学
        二、唐宋八大家及归有光的散文
    第二节 桐城派阅读教材
        一、方苞编纂的《古文约选》
        二、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
        三、曾国藩编纂《经史百家杂钞》
        四、编印八股文读本
    第三节 桐城派阅读教学方法
        一、因声求气
        二、圈点评注
第三章 桐城派的作文教学
    第一节 桐城派写作教学观
        一、义理
        二、考据
        三、辞章
    第二节 桐城派写作教学内容
        一、古文写作
        二、时文写作
    第三节 桐城派写作教学方法
        一、模仿与创作相结合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第四节 桐城派写作教学影响
        一、桐城本土人文郁起
        二、在国内及海外的传承
第四章 桐城派语文教育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借鉴作用
    第一节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观
    第二节 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第三节 写作教学的“义理考据辞章”
    第四节 阅读教学的读书之多、精、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四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综述[J]. 江小角.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2]方苞《古文约选》的编选、评点及其影响[J]. 孟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8)
[3]林纾的古文因缘[J]. 张胜璋.  闽江学院学报. 2009(04)
[4]论“桐城三祖”的作文之“法”[J]. 刘相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5]吴汝纶思想特质探析[J]. 吴昭谦.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6]桐城派研究的新篇章——全国第三届桐城派学术研讨会综述[J]. 徐成志.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7]《西洋杂志》——桐城散文近代化的一段轨迹[J]. 施明智.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8]桐城张氏家族教育传统试探[J]. 李浩.  民俗研究. 2006(03)
[9]吴汝纶家庭教育思想简析[J]. 朱昌流.  铜陵学院学报. 2006(03)
[10]后期桐城派作家与近代教育转型[J]. 王丽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博士论文
[1]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D]. 吴微.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清人编选的文章选本与文学批评研究[D]. 孟伟.复旦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桐城派文学思想研究[D]. 孙勇.新疆大学 2009
[2]刘大櫆散文理论研究[D]. 戴小勇.湖南师范大学 2009
[3]《曾国藩家书》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其现代启示[D]. 夏婷.华中师范大学 2009
[4]清代桐城教育发展初探[D]. 黄春燕.安徽师范大学 2007
[5]桐城四祖与《史记》[D]. 冯丽君.浙江师范大学 2004
[6]梁启超与中国语文教育早期现代化[D]. 许艳.扬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64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64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6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