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双语儿童语码转换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2 17:05
本文研究了三个在美国生活,持汉语—英语双语的四岁到四岁半左右儿童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儿童都属于L2习得类型双语者。即他们并非从出生到一岁间就同时等量接触两种不同语言(出生双语者)。观察期历时五个月。观察地点有:学校、研究儿童的家里、笔者的家里、游戏场地及华人教会等。数据来自于现场录音(少部分录影)、现场原文笔录及与说话者本人的共同校正、访谈笔录等等。在本文的数据分析中笔者概括了三个持汉语—英语儿童语码转换的十六种功能,有两种功能在笔者的阅读文献范围内没有被提及。对这些功能的细化分析显示儿童本阶段的语码转换并非象一些前期研究者指出的是第一语言流失,而是代表了他们的双语沟通能力。在整个研究观察期,对象儿童表现出以下共同特质:对谈话对象的语言背景非常敏感;意识到自己的跨文化跨语种的双语身份;展现了对于结构体系很不相同的两种语言的语言学常识及沟通能力;其语码转换现象与成人的语码转换现象有大部分共性。本文研究儿童的语码转换现象的规律与他们母亲的语码转换现象的规律间没有体现出值得特别注意的一致性或关联性。其中两位母亲使用汉语多于句内语码转换,但他们的孩子使用句内语码转换则远多于汉语。另一位母亲使用...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1.1 研究语码转换现象的意义
1.1.2 研究双语儿童语码转换的意义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任务
2. 语码转换研究综述
2.1 语码和语码转换
2.1.1 语码的概念
2.1.2 语码转换的概念
2.1.3 语码转换的分类
2.2 影响儿童语码转换的因素
2.2.1 语码转换的环境因素
2.2.2 语码转换的动机因素
3. 研究数据采集与分类
3.1 研究对象介绍
3.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3.1.2 对象儿童的背景
3.1.3 对象儿童的语言能力
3.1.4 其他参与者
3.2 观察环境介绍
3.2.1 学校
3.2.2 对象儿童的家庭
3.2.3 笔者的家里
3.2.4 其他地点
3.3 数据采集
3.3.1 观察数据
3.3.2 访谈数据
3.4 数据的筛选和分类
3.4.1 筛选数据的标准
3.4.2 语码转换的分类标准
4. 儿童语码转换的语料分析
4.1 儿童语码转换的功能分类
4.1.1 情境型语码转换
4.1.2 会话型语码转换
4.2 交际对象对语码转换的影响
4.2.1 母亲对儿童语码转换的影响
4.2.2 调查者的语言选择
4.2.3 其他交际对象对儿童语码转换的影响
4.3 外部环境对语码转换的影响
4.4 谈话主题对语码转换的影响
4.5 儿童的语言能力对语码转换的影响
4.5.1 第二语言能力与语码转换之间的关系
4.5.2 儿童英文水平对语码转换的影响
5. 儿童语码转换的特点
5.1 儿童语码转换的个性化特点
5.1.1 石头的语码转换特点
5.1.2 小宝的语码转换特点
5.1.3 依依的语码转换特点
5.2 儿童语码转换动因的特点
5.3 儿童的语言文化意识
5.4 儿童语码转换的语言方向
6. 结语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有待完善之处
6.3 未来研究方向
6.4 从海外汉语教学角度对语码转换的思考
6.5 由儿童语码转换引发对语言纯洁性的思考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通话和粤语记忆中的语言依赖效应[J]. 张积家,张倩秋. 心理学报. 2006(05)
[2]语码转换之结构研究述评[J]. 王瑾,黄国文. 外国语言文学. 2004(02)
[3]语码转换的分类及存在原因[J]. 陈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4]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J]. 李楚成.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01)
[5]会话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J]. 刘运同.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6]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 何自然,于国栋. 现代外语. 2001(01)
[7]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J]. 高军,戴炜华.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0(06)
[8]家庭谈话语码转换剖析[J]. 祝畹瑾,王润经. 语言文字应用. 1997(03)
[9]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评介[J]. 祝畹瑾. 国外语言学. 1994(02)
本文编号:3394610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1.1 研究语码转换现象的意义
1.1.2 研究双语儿童语码转换的意义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任务
2. 语码转换研究综述
2.1 语码和语码转换
2.1.1 语码的概念
2.1.2 语码转换的概念
2.1.3 语码转换的分类
2.2 影响儿童语码转换的因素
2.2.1 语码转换的环境因素
2.2.2 语码转换的动机因素
3. 研究数据采集与分类
3.1 研究对象介绍
3.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3.1.2 对象儿童的背景
3.1.3 对象儿童的语言能力
3.1.4 其他参与者
3.2 观察环境介绍
3.2.1 学校
3.2.2 对象儿童的家庭
3.2.3 笔者的家里
3.2.4 其他地点
3.3 数据采集
3.3.1 观察数据
3.3.2 访谈数据
3.4 数据的筛选和分类
3.4.1 筛选数据的标准
3.4.2 语码转换的分类标准
4. 儿童语码转换的语料分析
4.1 儿童语码转换的功能分类
4.1.1 情境型语码转换
4.1.2 会话型语码转换
4.2 交际对象对语码转换的影响
4.2.1 母亲对儿童语码转换的影响
4.2.2 调查者的语言选择
4.2.3 其他交际对象对儿童语码转换的影响
4.3 外部环境对语码转换的影响
4.4 谈话主题对语码转换的影响
4.5 儿童的语言能力对语码转换的影响
4.5.1 第二语言能力与语码转换之间的关系
4.5.2 儿童英文水平对语码转换的影响
5. 儿童语码转换的特点
5.1 儿童语码转换的个性化特点
5.1.1 石头的语码转换特点
5.1.2 小宝的语码转换特点
5.1.3 依依的语码转换特点
5.2 儿童语码转换动因的特点
5.3 儿童的语言文化意识
5.4 儿童语码转换的语言方向
6. 结语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有待完善之处
6.3 未来研究方向
6.4 从海外汉语教学角度对语码转换的思考
6.5 由儿童语码转换引发对语言纯洁性的思考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通话和粤语记忆中的语言依赖效应[J]. 张积家,张倩秋. 心理学报. 2006(05)
[2]语码转换之结构研究述评[J]. 王瑾,黄国文. 外国语言文学. 2004(02)
[3]语码转换的分类及存在原因[J]. 陈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4]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J]. 李楚成.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01)
[5]会话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J]. 刘运同.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6]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 何自然,于国栋. 现代外语. 2001(01)
[7]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J]. 高军,戴炜华.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0(06)
[8]家庭谈话语码转换剖析[J]. 祝畹瑾,王润经. 语言文字应用. 1997(03)
[9]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评介[J]. 祝畹瑾. 国外语言学. 1994(02)
本文编号:3394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9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