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对外汉语中“V不了”结构偏误分析及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9-17 05:53
  可能补语是现代汉语里一种独特的的语法结构,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常用的语言结构形式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由于可能补语语法点的分支句式类型多种多样、语义复杂多变以及使用限制条件较多,且很难在其他语言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结构形式,因此成为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重难点之一。本文立足于可能补语在汉语本体研究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将“V不了”这一句式结构单独提炼出来进行尽可能深入的探究,从“V不了”结构的本体和偏误两个角度入手,结合该结构的相关本体知识和实际调查到的语料来分析外国学习者运用“V不了”结构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并设计教学过程。本文主要从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两个方面介绍前人对“V不了”结构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中运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进行了说明;其次,笔者对从语料库中搜集到的关于“V不了”句式的偏误例句进行梳理分类,归纳整理出遗漏、误加、误代以及错序四种偏误类型,并结合语料分析归纳出四种偏误类型下的小类别,然后对其进行讨论;然后立足已梳理总结的偏误情况分析学习者出现上述偏误的原因,主要从“V不了”结构的本体研究相关知识、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以教材三个方...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1.选题意义
        2.选题目的
    (二)“V不了”结构研究概况
        1.本体研究方面
        2.对外汉语教学方面
    (三)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1.采用的理论
        2.研究方法
        3.语料来源及说明
一 “V不了”结构偏误情况
    (一)“V不了”句式偏误语料
    (二)“V不了”结构偏误类型
        1.遗漏偏误
        2.误加偏误
        3.误代偏误
        4.错序偏误
二 “V不了”结构偏误原因
    (一)本体知识掌握方面
        1.未掌握“V不了(liǎo)_1 +了_2 (le)”结构中了_1,了_2的语义功能
        2.对“V不了”结构后的衔接成分掌握不到位
        3.与其他构式义混淆
        4.“V不 C”中对“C”语义互选规则不清楚
    (二)学习者二语习得方面
        1.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2.学习者的回避策略
    (三)教材方面
三 “V不了”结构教学设计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介语的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 张旸.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6)
[2]现代汉语“了”、“着”、“过”的相关研究综述[J]. 高霞,曹晓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3]日本学生使用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J]. 孙海平.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11)
[4]“大不了”的语法化[J]. 麻玉林.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5)
[5]“形容词+不了”句法语义分析[J]. 高爱宁.  语文学刊. 2009(24)
[6]“V不了2”与“不能V”语义句法语用对比分析[J]. 陆意.  语文学刊. 2009(23)
[7]中亚留学生词语误代偏误研究[J]. 李晓东.  语文学刊. 2009(21)
[8]浅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系统性[J]. 王鸿雁.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4)
[9]非母语者汉语语法偏误研究程序[J]. 周小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9(01)
[10]处置式带补语的历时发展[J]. 刘子瑜.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01)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主观限量构式“V不了多A”研究[D]. 郭若祺.吉林大学 2018
[2]对外汉语教学中可能补语的习得与偏误分析[D]. 王建鹏.苏州大学 2017
[3]现代汉语“A不了”研究[D]. 武秀丽.浙江大学 2013
[4]留学生学习汉语趋向动词的偏误分析[D]. 刘璐.吉林大学 2013
[5]能否式“V得/不C”的多视角研究[D]. 孙岚.浙江师范大学 2011
[6]外国留学生习得可能补语的回避与偏误调查研究[D]. 李昊天.山东大学 2010
[7]“V不了”研究[D]. 陆意.上海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98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98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