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化/洋化”走向“融化”——中国翻译文学译文风格的取向与走向
发布时间:2021-09-30 14:08
在中国现代翻译理论中,"归化/洋化"这对概念是对译者翻译策略与译文文化风格的一种概括。1990年代中后期西方"文化翻译"派的主张传入中国后,"洋化"或"西化"便被一些人置换为"异化"一词,表述为"归化/异化"。但"异化"作为哲学概念指的是从自身分裂出来的异己力量,与翻译上的"洋化"概念颇有不合,因而还是使用"归化/洋化"为宜。中国翻译理论史经历了从"归化/洋化"的论争到两者调和的过程;文学翻译实践也经历了从林纾时代的"归化"到鲁迅时代的"洋化",再到朱生豪、傅雷时代将"归化/洋化"加以调和的过程。这种调和可以用"融化"一词加以概括,并可形成"洋化/归化/融化"三位一体的正反合的概念。"融化"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也是翻译文学值得提倡的文化取向与走向。
【文章来源】:人文杂志. 2015,(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归化”的语源,对“归化/异化”中的“异化”一词的质疑
二、理论论争:从“归化/洋化”的对立走向调和
三、翻译文学:在“归化/洋化”的矛盾运动中走向“融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 郭建中.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02)
[2]论西化翻译[J]. 叶子南. 中国翻译. 1991(02)
[3]归化—翻译的岐路[J]. 刘英凯. 现代外语. 1987(02)
[4]从“削鼻剜眼”到“异国情调”[J]. 王育伦. 外语学刊. 1982(02)
本文编号:3416025
【文章来源】:人文杂志. 2015,(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归化”的语源,对“归化/异化”中的“异化”一词的质疑
二、理论论争:从“归化/洋化”的对立走向调和
三、翻译文学:在“归化/洋化”的矛盾运动中走向“融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 郭建中.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02)
[2]论西化翻译[J]. 叶子南. 中国翻译. 1991(02)
[3]归化—翻译的岐路[J]. 刘英凯. 现代外语. 1987(02)
[4]从“削鼻剜眼”到“异国情调”[J]. 王育伦. 外语学刊. 1982(02)
本文编号:3416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41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