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近60年来《方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30 18:47
  《方言》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汉语方言学的奠基之作。该书保存了汉代词汇、语音、方言的面貌,为汉语史和方言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同时,《方言》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遗产,因此《方言》不仅具有重要的语言史价值,也具有重要的语言学史价值。前修时贤对《方言》己经作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按其本身所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古代的传统《方言》学、近现代承上启下的《方言》学、建国后近60年来全面开展的《方言》学。本文选取了其中的第三陪段,就这一时期学界对扬雄《方言》进行研究的成果作了一个回顾,以期对方言史、汉语史和汉语语言学学科史的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近60年来的《方言》研究除了继承传统的版本和校释工作外,其成果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方言》的作者,《方言》的体例,古书引《方言》考索,《方言》反映的汉代方言区划,《方言》与《尔雅》、《说文》的比较,《方言》与现代方言的比较,《方言》的词汇、用字、语音,等等。全文分四章对此进行了介绍。第一章即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方言》一书,对当前《方言》学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小结,并说明本选题的意义。第二、三、四章是论...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扬雄及其《方言》
    第二节 《方言》学总论
        一、《方言》的价值
        二、《方言》学的内容
        三、《方言》学的研究材料、方法
    第三节 近60年来《方言》学概况
        一、近60年来《方言》学的成果概览
        二、近60年来《方言》学涉及的主要方面
    第四节 关于选题
        一、选题缘起
        二、关于本文撰写的一些说明
第二章 《方言》的文献学研究
    第一节 著者,考原
        一、著者
        二、考原
    第二节 版本流传及整理
        一、校注
        二、版本研究
        三、徵引考索
    第三节 体例,术语
        一、卷数,条目,各卷内容
        二、基本编排体例
        三、说解方式
        四、训释术语
        五、小结
    第四节《方言》的用字
        一、对《方言》"奇字"的理解
        二、对"奇字"的考证
        三、对《方言》用字的全面考察
        四、对《方言》用字原则、规律的探讨
第三章 《方言》的词汇学研究
    第一节 《方言》的构词研究
        一、《方言》体现的汉代构词特点
        二、构词方式的汉晋变化
    第二节 《方言》的词义研究
        一、同义和多义
        二、词义的汉晋变化
        三、小结
    第三节 《方言》"语转"及由此发展而来的词源学
        一、《方言》中的"转语"
        二、《方言》中未指明的"转语"
        三、从转语到词源学
    第四节 词汇内容
        一、《方言》中的古语词
        二、《方言》中的外来词
        三、词汇的历时兴替与地域转移
第四章 《方言》与汉代方言
    第一节 方言地理区划
        一、研究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二、利用《方言》研究汉代方言的方法
        三、各家的分区结果
        四、小结
    第二节 方言地位,亲疏,通语确定
        一、方言地位,亲疏,次方言
        二、通语的确定
        三、小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扬雄《方言》为依据的汉代方言分区研究综述[J]. 魏锦.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5)
[2]楚简释读与《方言》补例试说[J]. 刘信芳.  文献. 2010(03)
[3]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中的东部与冬部[J]. 谢荣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06)
[4]扬雄《方言》中的荆楚方言词汇释[J]. 芜崧.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09(10)
[5]论扬雄《方言》的“楚”与“南楚”[J]. 谢荣娥.  求索. 2009(08)
[6]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鱼部与侯部[J]. 谢荣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7]高丽藏本慧苑音义征引的《方言》[J]. 聂宛忻.  语言研究. 2009(03)
[8]汉文化形成时期的多样性与区域性特点——以汉代历史文献为中心的考察[J]. 雷虹霁.  南都学坛. 2009(04)
[9]古代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论扬雄的《方言》与《尔雅》的传承[J]. 陈艳静,王红霞.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3)
[10]扬雄《方言》中“杯”这一词条中词的词源浅探[J]. 连淑敏.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博士论文
[1]汉语方言同源词研究[D]. 唐七元.复旦大学 2009
[2]两汉常用词研究[D]. 于飞.吉林大学 2008
[3]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的语音研究[D]. 谢荣娥.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方言》与扬雄词汇学思想研究[D]. 王智群.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先秦汉语常用词研究[D]. 杨世铁.安徽大学 2007
[6]掦雄《方言》用字研究[D]. 王彩琴.华东师范大学 2006
[7]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 胡晓华.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西汉新词研究[D]. 柳娜.山东大学 2010
[2]基于MAPGIS的中国历史方言地理信息系统(CHDGIS)设计与实现[D]. 张义.华中科技大学 2006
[3]《方言》郭璞注双音词研究[D]. 孟晓妍.苏州大学 2005
[4]戴震《方言疏证》同族词研究[D]. 刘巧芝.西南师范大学 2005
[5]《文选》李善注引《方言》研究[D]. 柏亚东.华东师范大学 2004
[6]由《尔雅》、《方言》、《说文》、《释名》看汉代训诂的发展[D]. 刘敏.暨南大学 2003
[7]《正续一切经音义》引《方言》考[D]. 孙明霞.上海师范大学 2003
[8]郭璞训诂学研究[D]. 丛晓静.山东师范大学 2002
[9]扬雄《方言》词汇嬗变研究[D]. 张丽霞.山东师范大学 2002
[10]《尔雅》、《方言》郭注研究[D]. 唐丽珍.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16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416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6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