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孙偘《尔雅直音》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00:20
孙儡的《尔雅直音》刊刻于1795年,全书共有2532条音注,基本上采用直音的形式注音,兼有纽四声法。这部音学著作一直没有人做过系统的研究。经过系统整理,我们找到可以利用的音注材料1719条。结论是:该音系反映的是清朝中期吴语区的知识分子使用的受到北方官话影响的语音,即高邮官话。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反切比较法、音位分析法、文献参证法和方言参证法。主要结论是:一.声母有34个,其主要特点是:1.全浊声母基本保存比较完整,十个全浊声母出现浊音清化现象,虽个别声母清化程度比较高,但是,总体上仅有13.19%的浊声母清化。中古音的全浊声母保存比较完整。2.轻唇音非、敷合并,部分奉母和非、敷合并,微母独立。3.零声母扩大;影母和部分疑母、匣母相混;4.泥、娘合流。5.知二庄、知三章分别合并,二者之间存在对立;精组也保持独立。6.匣母、喻母部分相混。7.禅、船合并;从邪、从船、从澄等声母有互注现象二.韵母有24个韵部(6个入声韵部),49个韵母(14个入声韵母)1.入声韵-p、-t、-k尾相混,形成喉塞音韵尾;入声韵保留。2.一等重韵合并,二等重韵合并,一、二等韵合并,重韵的区别已经消失;3.三...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尔雅直音》作者简介
1.2.《尔雅直音》文本简介
1.3.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材料的问题
1.3.2 研究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 《尔雅直音》的声母
2.1 唇音
2.1.1 重唇音
2.1.2 轻唇音
2.2 舌头音
2.3 齿头音
2.4 舌上音和正齿音
2.4.1 舌上音
2.4.2 正齿音
2.5 喉牙音
2.5.1 喉音
2.5.2 牙音
2.6 半舌、半齿音
2.7 声母表
第三章 《尔雅直音》的韵母
3.1. 阳声韵
3.1.1 东鍾部
3.1.2 江阳部
3.1.3 庚青部
3.1.4 寒山部
3.1.5 先添部
3.1.6 真侵部
3.2. 阴声韵
3.2.1 齐微部、支词部、而尔部
3.2.2 灰回部
3.2.3 皆来部
3.2.4 家麻部与车遮部
3.2.5 鱼虞部和模戈部
3.2.6 歌戈部
3.2.7 尤侯部
3.2.8 萧豪部
3.3 入声韵部
3.3.1 屋烛部
3.3.2 觉药部
3.3.3 陌职部
3.3.4 曷鎋部
3.3.5 屑帖部
3.3.6 质物部
3.4.《尔雅直音》韵母表
3.4.1 阳声韵部
3.4.2 阴声韵部
3.4.3 入声韵部
第四章 《尔雅直音》的声调
4.1.浊上保留
4.2.阴阳分调
4.3.不同声调的互注
第五章 《尔雅直音》音系与中古音系统的比较
5.1.声母
5.1.1 浊音清化
5.1.2 非、敷合流
5.1.3 零声母扩大
5.1.4 知庄章组的两分
5.1.5 泥、娘的混并
5.1.6 禅、船的混并
5.2.韵母
5.2.1 入声韵尾的消变
5.2.2 闭口韵的消失
5.2.3 重韵的合流
5.2.4 重纽的消失
5.2.5 等位的演变
5.2.6 异摄诸韵的合并
5.3.声调
5.3.1 浊上的保留
5.3.2 阴阳分调
第六章 《尔雅直音》与《中原音韵》音系的比较
6.1.声母
6.2.韵母
6.3.声调
第七章 《尔雅直音》的音系性质
7.1.《尔雅直音》与明清吴语区韵书的比较
7.2.《尔雅直音》与《同文备考》的比较
7.2.1 两书的共同点
7.2.2 两书的不同点
7.2.3 结论
7.3.《尔雅直音》作者及刊刻者的创作动机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白异读和层次区分[J]. 王福堂. 语言研究. 2009(01)
[2]论《尔雅音图》的音系基础[J]. 冯蒸. 汉字文化. 2007(03)
[3]文白异读、音韵层次与历史语言学[J]. 王洪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4]从开口一等重韵的现代反映形式看汉语方言的历史关系[J]. 王洪君. 语言研究. 1999(01)
[5]宋元时期入声韵尾的消变[J]. 刘青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6]《尔雅音图》的声调[J]. 冯蒸. 语言研究. 1997(01)
[7]《尔雅音图》的疑母[J]. 冯蒸. 云梦学刊. 1997(01)
[8]《尔雅音圖》音注所反映的宋初三、四等韵合流[J]. 冯蒸. 汉字文化. 1995(04)
[9]《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代知庄章三组声母演变[J]. 冯蒸. 汉字文化. 1994(03)
[10]知庄章流变考论[J]. 李行杰. 青岛师专学报. 1994(02)
本文编号:3460489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尔雅直音》作者简介
1.2.《尔雅直音》文本简介
1.3.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材料的问题
1.3.2 研究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 《尔雅直音》的声母
2.1 唇音
2.1.1 重唇音
2.1.2 轻唇音
2.2 舌头音
2.3 齿头音
2.4 舌上音和正齿音
2.4.1 舌上音
2.4.2 正齿音
2.5 喉牙音
2.5.1 喉音
2.5.2 牙音
2.6 半舌、半齿音
2.7 声母表
第三章 《尔雅直音》的韵母
3.1. 阳声韵
3.1.1 东鍾部
3.1.2 江阳部
3.1.3 庚青部
3.1.4 寒山部
3.1.5 先添部
3.1.6 真侵部
3.2. 阴声韵
3.2.1 齐微部、支词部、而尔部
3.2.2 灰回部
3.2.3 皆来部
3.2.4 家麻部与车遮部
3.2.5 鱼虞部和模戈部
3.2.6 歌戈部
3.2.7 尤侯部
3.2.8 萧豪部
3.3 入声韵部
3.3.1 屋烛部
3.3.2 觉药部
3.3.3 陌职部
3.3.4 曷鎋部
3.3.5 屑帖部
3.3.6 质物部
3.4.《尔雅直音》韵母表
3.4.1 阳声韵部
3.4.2 阴声韵部
3.4.3 入声韵部
第四章 《尔雅直音》的声调
4.1.浊上保留
4.2.阴阳分调
4.3.不同声调的互注
第五章 《尔雅直音》音系与中古音系统的比较
5.1.声母
5.1.1 浊音清化
5.1.2 非、敷合流
5.1.3 零声母扩大
5.1.4 知庄章组的两分
5.1.5 泥、娘的混并
5.1.6 禅、船的混并
5.2.韵母
5.2.1 入声韵尾的消变
5.2.2 闭口韵的消失
5.2.3 重韵的合流
5.2.4 重纽的消失
5.2.5 等位的演变
5.2.6 异摄诸韵的合并
5.3.声调
5.3.1 浊上的保留
5.3.2 阴阳分调
第六章 《尔雅直音》与《中原音韵》音系的比较
6.1.声母
6.2.韵母
6.3.声调
第七章 《尔雅直音》的音系性质
7.1.《尔雅直音》与明清吴语区韵书的比较
7.2.《尔雅直音》与《同文备考》的比较
7.2.1 两书的共同点
7.2.2 两书的不同点
7.2.3 结论
7.3.《尔雅直音》作者及刊刻者的创作动机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白异读和层次区分[J]. 王福堂. 语言研究. 2009(01)
[2]论《尔雅音图》的音系基础[J]. 冯蒸. 汉字文化. 2007(03)
[3]文白异读、音韵层次与历史语言学[J]. 王洪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4]从开口一等重韵的现代反映形式看汉语方言的历史关系[J]. 王洪君. 语言研究. 1999(01)
[5]宋元时期入声韵尾的消变[J]. 刘青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6]《尔雅音图》的声调[J]. 冯蒸. 语言研究. 1997(01)
[7]《尔雅音图》的疑母[J]. 冯蒸. 云梦学刊. 1997(01)
[8]《尔雅音圖》音注所反映的宋初三、四等韵合流[J]. 冯蒸. 汉字文化. 1995(04)
[9]《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代知庄章三组声母演变[J]. 冯蒸. 汉字文化. 1994(03)
[10]知庄章流变考论[J]. 李行杰. 青岛师专学报. 1994(02)
本文编号:3460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460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