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方言疏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09:17
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训诂家,有多种著作存世,如《方言疏证》、《尚书义考》、《仪经考正》、《大学补注》、《尔雅文字考》、《孟子字义疏证》等,对我们研究清代的小学发展和成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其中,他的《方言疏证》是清人的第一个《方言》注解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戴震的《方言疏证》主要从文字、训诂、校勘等三个角度,对包括了俗字、古今字、假借字、因声求义、词义系统、校勘的原则和内容,校勘的方法等多种问题进行了系统细致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对戴震《方言疏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校勘、“同音词”、文献学成就等方面,而《方言疏证》的文字研究和训诂研究这两部分至今很少有人涉足。本文采取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既吸取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又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有关语义、语用理论,来研究戴震《方言疏证》的注疏成就。我们以此作为研究课题,正可以填补这一空白。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章前言。主要论述了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包括戴震与《方言疏证》和《方言疏证》的研究概况、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两部分。第二章戴震《方言疏证》文字研究。包括俗字分析和古书用字分析两部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一、戴震与《方言疏证》
二、《方言疏证》的研究概况、研究价值、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戴震《方言疏证》文字研究
一、俗字分析
二、古书用字分析
(一) 古今字
(二) 异体字
(三) 假借字
第三章 戴震《方言疏证》训诂研究
一、因声求义
(一) 因声求义的内容
(二) 因声求义的方法
二、词义分析
(一) 推求引申义
(二) 相因生义
(三) 辨析同义词
(四) 语源分析
第四章 戴震《方言疏证》校勘研究
一、戴震《方言疏证》校勘成就
(一) 《方言疏证》校勘原则
(二) 《方言疏证》校勘内容
(三) 《方言疏证》的校勘方法
(四) 《方言疏证》讹误原因
二、《方言疏证》校勘的影响和不足
(一) 《方言疏证》校勘的影响
(二) 《方言疏证》校勘的不足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方言疏证》的“同”与“通”[J]. 刘川民. 文化学刊. 2009(01)
[2]整理《方言疏证》之我见——戴震《方言疏证》校勘方法之研究[J]. 邱玉,徐玲英.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3]戴震的转语理论及其用于《方言疏证》取得的训诂成就[J]. 邓跃敏. 学习与探索. 2007(06)
[4]从《方言疏证》看戴震的校勘特点[J]. 徐玲英.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05)
[5]戴震《方言疏证》的校勘成就[J]. 邓跃敏. 求索. 2007(01)
硕士论文
[1]孔颖达《五经正义》训诂研究[D]. 王雁.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郝懿行《尔雅义疏》训诂研究[D]. 孙莹.山东师范大学 2006
[3]戴震《方言疏证》同族词研究[D]. 刘巧芝.西南师范大学 2005
[4]戴震、卢文弨《方言》校勘比较研究[D]. 冯晓丽.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55839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一、戴震与《方言疏证》
二、《方言疏证》的研究概况、研究价值、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戴震《方言疏证》文字研究
一、俗字分析
二、古书用字分析
(一) 古今字
(二) 异体字
(三) 假借字
第三章 戴震《方言疏证》训诂研究
一、因声求义
(一) 因声求义的内容
(二) 因声求义的方法
二、词义分析
(一) 推求引申义
(二) 相因生义
(三) 辨析同义词
(四) 语源分析
第四章 戴震《方言疏证》校勘研究
一、戴震《方言疏证》校勘成就
(一) 《方言疏证》校勘原则
(二) 《方言疏证》校勘内容
(三) 《方言疏证》的校勘方法
(四) 《方言疏证》讹误原因
二、《方言疏证》校勘的影响和不足
(一) 《方言疏证》校勘的影响
(二) 《方言疏证》校勘的不足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方言疏证》的“同”与“通”[J]. 刘川民. 文化学刊. 2009(01)
[2]整理《方言疏证》之我见——戴震《方言疏证》校勘方法之研究[J]. 邱玉,徐玲英.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3]戴震的转语理论及其用于《方言疏证》取得的训诂成就[J]. 邓跃敏. 学习与探索. 2007(06)
[4]从《方言疏证》看戴震的校勘特点[J]. 徐玲英.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05)
[5]戴震《方言疏证》的校勘成就[J]. 邓跃敏. 求索. 2007(01)
硕士论文
[1]孔颖达《五经正义》训诂研究[D]. 王雁.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郝懿行《尔雅义疏》训诂研究[D]. 孙莹.山东师范大学 2006
[3]戴震《方言疏证》同族词研究[D]. 刘巧芝.西南师范大学 2005
[4]戴震、卢文弨《方言》校勘比较研究[D]. 冯晓丽.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55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5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