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广西部分)边民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14:40
广西边境地区与越南山水相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东盟经济带的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实施,广西与越南及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其语言及其使用情况日益复杂多样。本文以中越边境(广西部分)的中国边民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形式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社会调查方法,综合调查中越边境(广西部分)边民的语言使用状况和语言态度。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的统计和科学的分析,全面把握中越边境(广西部分)边民在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概况。并对中越边境(广西部分)边民语言文字态度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语言文字使用及语言态度发展趋向、语言安全等问题进行分析,为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政策、教育对策以及边贸、邻邦交往方式等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为语言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提供研究材料,为构建、发展学科理论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研究状况
1.1.1 国外关于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研究
1.1.2 国内关于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研究
1.2 中越边境(广西部分)边民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语言态度调查研究的意义
1.2.1 学术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调查研究的时间范围
1.3.4 研究的地域
第二章 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和调查地域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地域
2.2 调查问卷设计
2.3 样本规模的确定
2.4 抽样方法设计及抽样过程
2.4.1 抽样设计
2.4.2 抽样过程
2.5 问卷收集与发放
2.6 调查误差及其原因分析
第三章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接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3.1.1 年龄段分析
3.1.2 性别比例分析
3.1.3 民族构成分析
3.1.4 职业分析
3.1.5 教育背景分析
3.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的语言使用情况
3.2.1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的语言掌握量
3.2.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最常使用的语言文字
3.2.3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普通话和本民族语或方言的掌握程度
3.2.4 其他国家语言的掌握程度
3.3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的文字使用情况
3.3.1 汉字的使用情况
3.3.2 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情况
3.3.3 其他国家文字的使用情况
3.4 总结
第四章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的接触情况和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4.1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的基本情况
4.1.1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的频率
4.1.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的区域
4.1.3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的最主要事由
4.1.4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的方式
4.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时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4.2.1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时使用的语言(口语)
4.2.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时使用的书面语
4.3 总结
第五章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态度历时状况与现实状况综合分析
5.1 语言态度理论概述
5.1.1 语言态度定义
5.1.2 语言态度在我国研究状况
5.1.3 语言态度研究的意义
5.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态度的历时状况
5.2.1 语言(口语)态度的历时状况
5.2.2 书面语态度的历时状况
5.3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态度的现实状况
5.3.1 语言(口语)态度的现况
5.3.2 书面语态度的现实状况
5.4 中越边境的语言文字态度的对比分析
5.4.1 语言(口语)态度的对比
5.4.2 书面语态度的对比
5.4.3 小结
5.5 总结
第六章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态度形成原因分析
6.1 政治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
6.2 经济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
6.3 文化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
6.4 民族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
第七章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使用及语言态度发展趋向分析
7.1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使用及语言态度趋向
7.1.1 今后中越边民交往中,最重要语言预测
7.1.2 是否有必要学习其他国家语言的态度倾向
7.1.3 哪一种语言最有学习必要
7.1.4 学习非英语类外语到何种程度
7.1.5 边民与周边国家人员语言沟通状况满意程度
7.1.6 文字使用趋向
7.1.7 小结
7.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使用及语言态度趋向分析
第八章 中越边境的语言安全问题
8.1 语言安全问题
8.2 中越边境的语言安全问题分析
8.3 中越边境的语言安全问题对策
第九章 对广西中越边境语言文字规划的一些看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语言资源管理与语言政策[J]. 韩晓莉. 中国校外教育. 2009(10)
[2]近二十年来国内语言态度研究考证[J]. 赵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9(05)
[3]治理理论视角下的语言规划——对“和谐语言生活”建设中政府作为的思考[J]. 张日培. 语言文字应用. 2009(03)
[4]语言安全与民族文化安全[J]. 艾萍.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9(04)
[5]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J]. 陈章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6]全球化时代的语言规划与社会和谐[J]. 左秀兰,程昕.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7]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语言规划研究述评[J]. 邬美丽.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8]方块壮字经久不绝却难成通行文字的原因[J]. 覃晓航. 广西民族研究. 2008(03)
[9]在校大学生语言态度研究及其意义[J]. 韩磊磊,源国伟.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03)
[10]面向东盟的广西语言规划探究[J]. 张飞. 河池学院学报. 2008(04)
博士论文
[1]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 邬美丽.中央民族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浦东公务员和教师语言能力、行为和态度及其相关性研究[D]. 李宏儒.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语言态度的社会实践研究[D]. 王爱君.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广州市中学生语言态度研究[D]. 唐叶.暨南大学 2006
[4]青岛年轻人语言态度研究[D]. 张倩.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42932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研究状况
1.1.1 国外关于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研究
1.1.2 国内关于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研究
1.2 中越边境(广西部分)边民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语言态度调查研究的意义
1.2.1 学术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调查研究的时间范围
1.3.4 研究的地域
第二章 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和调查地域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地域
2.2 调查问卷设计
2.3 样本规模的确定
2.4 抽样方法设计及抽样过程
2.4.1 抽样设计
2.4.2 抽样过程
2.5 问卷收集与发放
2.6 调查误差及其原因分析
第三章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接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3.1.1 年龄段分析
3.1.2 性别比例分析
3.1.3 民族构成分析
3.1.4 职业分析
3.1.5 教育背景分析
3.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的语言使用情况
3.2.1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的语言掌握量
3.2.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最常使用的语言文字
3.2.3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普通话和本民族语或方言的掌握程度
3.2.4 其他国家语言的掌握程度
3.3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的文字使用情况
3.3.1 汉字的使用情况
3.3.2 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情况
3.3.3 其他国家文字的使用情况
3.4 总结
第四章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的接触情况和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4.1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的基本情况
4.1.1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的频率
4.1.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的区域
4.1.3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的最主要事由
4.1.4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的方式
4.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时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4.2.1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时使用的语言(口语)
4.2.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与周边国家国民接触时使用的书面语
4.3 总结
第五章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态度历时状况与现实状况综合分析
5.1 语言态度理论概述
5.1.1 语言态度定义
5.1.2 语言态度在我国研究状况
5.1.3 语言态度研究的意义
5.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态度的历时状况
5.2.1 语言(口语)态度的历时状况
5.2.2 书面语态度的历时状况
5.3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态度的现实状况
5.3.1 语言(口语)态度的现况
5.3.2 书面语态度的现实状况
5.4 中越边境的语言文字态度的对比分析
5.4.1 语言(口语)态度的对比
5.4.2 书面语态度的对比
5.4.3 小结
5.5 总结
第六章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态度形成原因分析
6.1 政治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
6.2 经济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
6.3 文化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
6.4 民族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
第七章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使用及语言态度发展趋向分析
7.1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使用及语言态度趋向
7.1.1 今后中越边民交往中,最重要语言预测
7.1.2 是否有必要学习其他国家语言的态度倾向
7.1.3 哪一种语言最有学习必要
7.1.4 学习非英语类外语到何种程度
7.1.5 边民与周边国家人员语言沟通状况满意程度
7.1.6 文字使用趋向
7.1.7 小结
7.2 中越边境广西边民语言文字使用及语言态度趋向分析
第八章 中越边境的语言安全问题
8.1 语言安全问题
8.2 中越边境的语言安全问题分析
8.3 中越边境的语言安全问题对策
第九章 对广西中越边境语言文字规划的一些看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语言资源管理与语言政策[J]. 韩晓莉. 中国校外教育. 2009(10)
[2]近二十年来国内语言态度研究考证[J]. 赵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9(05)
[3]治理理论视角下的语言规划——对“和谐语言生活”建设中政府作为的思考[J]. 张日培. 语言文字应用. 2009(03)
[4]语言安全与民族文化安全[J]. 艾萍.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9(04)
[5]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J]. 陈章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6]全球化时代的语言规划与社会和谐[J]. 左秀兰,程昕.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7]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语言规划研究述评[J]. 邬美丽.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8]方块壮字经久不绝却难成通行文字的原因[J]. 覃晓航. 广西民族研究. 2008(03)
[9]在校大学生语言态度研究及其意义[J]. 韩磊磊,源国伟.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03)
[10]面向东盟的广西语言规划探究[J]. 张飞. 河池学院学报. 2008(04)
博士论文
[1]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 邬美丽.中央民族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浦东公务员和教师语言能力、行为和态度及其相关性研究[D]. 李宏儒.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语言态度的社会实践研究[D]. 王爱君.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广州市中学生语言态度研究[D]. 唐叶.暨南大学 2006
[4]青岛年轻人语言态度研究[D]. 张倩.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42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4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