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不要说”的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17 17:08
“何况”与“不要说”是汉语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词,它们功能多样,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作为复句关联词引导不同类型的复句,还可以是熟语化表达,拥有较为独立的含义。另外它们在意义与用法上存在交叉和重合,也存在着用“不要说”解释“何况”的情况,使用时往往依靠“语感”,因此是学习者常出错的地方。近些年,随着“汉语热”潮流,学者们越来越关注留学生偏误,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对“何况”、“不要说”的研究主要沿用两个思路,一是对与其他词构成的复句结构进行研究;二是对“否定副词+说”结构下的一组近义词的辨析。这也形成了对“何况”、“不要说”的研究集中于某一语义特点或某一用法的局面,将它们作为独立的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则相对缺乏。因此,本文从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来分析、解释它们,并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的主体部分先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及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并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其次从语义、句法、语用角度来分析“何况”、“不要说”的异同点,先以“是否存在相对深浅关系”和“出现形式”为标准厘清了“何况”、“不要说”的语义特点,以语义量级和主观性为观察角度分析它们的连接项的语义关系,后从换用情况来...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
第2章 “何况”、“不要说”的语义异同
2.1 “何况”与“不要说”的语义特点
2.1.1 “何况”的语义特点
2.1.2 “不要说”的语义特点
2.1.3 “何况”与“不要说”的语义特点总结
2.2 “何况”、“不要说”连接项的语义关系
2.2.1 “何况”连接项的语义关系
2.2.2 “不要说”连接项的语义关系
2.2.3 “何况”与“不要说”连接项的语义联系及区别
2.3 “何况”与“不要说”换用情况
第3章 “何况”、“不要说”的句法异同
3.1 两者位置的异同
3.1.1 “何况”的位置
3.1.2 “不要说”的位置
3.2 共现成分的异同
3.2.1 与“更”的共现
3.2.2 与“了”的共现
3.2.3 与“就”的共现
第4章 “何况”、“不要说”的语用异同
4.1 指明预设功能
4.2 对比强调功能
4.3 劝说建议功能
4.4 语篇指称功能
第5章 “何况”、“不要说”的教学策略
5.1 对比分析教学策略
5.2 综合分析教学策略
5.3 情景模拟教学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汉语批评言语行为的策略探究[J]. 李松蔓,彭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2]语篇衔接连贯的词汇手段[J]. 柏虹. 文教资料. 2018(18)
[3]“T就(更)别说了”及其相关构式研究[J]. 周莉. 世界汉语教学. 2018(01)
[4]基于句法功能再议“何况”和“况且”的区别[J]. 侯婷.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8)
[5]后分句引导语“别说”与“何况、况且、而且”[J]. 周莉.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7(02)
[6]有关二语习得研究中接口假说的探讨[J]. 赵珺. 语言教育. 2016(02)
[7]语言主观性研究视角[J]. 陈培珊.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1)
[8]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黄景宸. 学园. 2014(23)
[9]“别说”句的篇章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J]. 刘欣朋.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熟语化的“(更)不用说”及相关用法[J]. 肖任飞,张芳. 语言研究. 2014(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别说”的语义、功能研究[D]. 周莉.吉林大学 2012
[2]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 周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通常”与“惯常”的比较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 董张.吉林大学 2019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别说”复句研究[D]. 薛丽青.浙江大学 2018
[3]连词“何况”的对外汉语教学[D]. 胡菁.湖南师范大学 2015
[4]“尚且……何况……”句式与对外汉语教学[D]. 李瑞贤.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况”类连词功能差异及历时演变研究[D]. 刘金波.江西师范大学 2011
[6]连词“何况”与“况且”的对比研究[D]. 梅利娅.浙江师范大学 2011
[7]关联连词“况且”的多角度研究[D]. 戴宗杰.延边大学 2010
[8]“尚且”句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D]. 张利会.北京语言大学 2007
[9]递进类关联词语研究[D]. 沈迪.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79620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
第2章 “何况”、“不要说”的语义异同
2.1 “何况”与“不要说”的语义特点
2.1.1 “何况”的语义特点
2.1.2 “不要说”的语义特点
2.1.3 “何况”与“不要说”的语义特点总结
2.2 “何况”、“不要说”连接项的语义关系
2.2.1 “何况”连接项的语义关系
2.2.2 “不要说”连接项的语义关系
2.2.3 “何况”与“不要说”连接项的语义联系及区别
2.3 “何况”与“不要说”换用情况
第3章 “何况”、“不要说”的句法异同
3.1 两者位置的异同
3.1.1 “何况”的位置
3.1.2 “不要说”的位置
3.2 共现成分的异同
3.2.1 与“更”的共现
3.2.2 与“了”的共现
3.2.3 与“就”的共现
第4章 “何况”、“不要说”的语用异同
4.1 指明预设功能
4.2 对比强调功能
4.3 劝说建议功能
4.4 语篇指称功能
第5章 “何况”、“不要说”的教学策略
5.1 对比分析教学策略
5.2 综合分析教学策略
5.3 情景模拟教学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汉语批评言语行为的策略探究[J]. 李松蔓,彭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2]语篇衔接连贯的词汇手段[J]. 柏虹. 文教资料. 2018(18)
[3]“T就(更)别说了”及其相关构式研究[J]. 周莉. 世界汉语教学. 2018(01)
[4]基于句法功能再议“何况”和“况且”的区别[J]. 侯婷.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8)
[5]后分句引导语“别说”与“何况、况且、而且”[J]. 周莉.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7(02)
[6]有关二语习得研究中接口假说的探讨[J]. 赵珺. 语言教育. 2016(02)
[7]语言主观性研究视角[J]. 陈培珊.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1)
[8]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黄景宸. 学园. 2014(23)
[9]“别说”句的篇章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J]. 刘欣朋.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熟语化的“(更)不用说”及相关用法[J]. 肖任飞,张芳. 语言研究. 2014(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别说”的语义、功能研究[D]. 周莉.吉林大学 2012
[2]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 周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通常”与“惯常”的比较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 董张.吉林大学 2019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别说”复句研究[D]. 薛丽青.浙江大学 2018
[3]连词“何况”的对外汉语教学[D]. 胡菁.湖南师范大学 2015
[4]“尚且……何况……”句式与对外汉语教学[D]. 李瑞贤.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况”类连词功能差异及历时演变研究[D]. 刘金波.江西师范大学 2011
[6]连词“何况”与“况且”的对比研究[D]. 梅利娅.浙江师范大学 2011
[7]关联连词“况且”的多角度研究[D]. 戴宗杰.延边大学 2010
[8]“尚且”句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D]. 张利会.北京语言大学 2007
[9]递进类关联词语研究[D]. 沈迪.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79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7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