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与杜注释義差異攷
发布时间:2022-10-11 18:37
《春秋左傅》流傅千百年来,注家罘多。西晋杜预撰《春秋左傅集解》是现存最古的《左傅》注释,在经学史和《左傅》学史上估有重要地位。封後世語言文字之学贡献極大,是後人研讀《左傅》的重要依據。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傅注》合併经傅而为笺注,广徵博引,攷辨慎密精富,注释祥细,训诂精要,成就極高,堪稻富今《春秋左傅》研究的權威著作。 杜预和杨伯峻在不同的时代都为《春秋左氏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雨人由於所處时代不同,经歷不同,所做的注解也有差異。在封字词的释羲方面以及断句方面以及封章句的理解上都有不同之處。 本文以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杜预《春秋左傅集解》和中华書局1990年5月第2版的杨伯峻《春秋左傅注》为根據,逐條列出二者释羲不同的名词、勤词、形容词和其他一些词並作分析。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杜预生平及杜注、杨伯峻及其《春秋左氏蒋》的概况。二、三、四章祥细列析二者释羲不同的名词、勤词、形容词。第五章列析以上三颊祠之外的其他一些词。希望能为《左傅》的研讀提供参孜。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杜预及其《春秋左傳集解》
(二) 杨伯峻及其《春秋左傳注》
(三) 本文的写作对象及内容
二、释義不同的名词
(一) 饮食
(二) 服饰
(三) 建築
(四) 车马
(五) 师旅
(六) 宗法
(七) 人物
(八) 动物
(九) 稱谓
(十) 職官
(十一) 天文
(十二) 地理
三、释義不同的动词
(一) 生活
(二) 政治
(三) 军事
(四) 心理
(五) 言语
(六) 行走
(七) 支配
(八) 能願
(九) 其他
四、释義不同的形容词
五、其他释義不同的词
参攷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大词典》、《辞源》释义商榷四则[J]. 罗小如. 汉字文化. 2010(05)
[2]浅论《春秋左传诂》的不足(二)[J]. 方艳霞. 文教资料. 2010(20)
[3]《左传》人物称名中“子”字的解说[J]. 闫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01)
[4]“辅车相依”小考[J]. 马卫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经籍假借字间诂[J]. 孟蓬生. 中国语文. 2006(03)
[6]《春秋左传注》辨正六则[J]. 陈恩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05)
[7]《左传》杨注商兑(五)[J]. 萧旭. 江海学刊. 2002(01)
[8]《左传》杨注商补[J]. 萧旭. 古汉语研究. 2000(03)
[9]古文献学家杨伯峻的学术道路[J]. 俞筱尧. 文献. 1993(04)
[10]杨伯峻《左传注》献疑(续)[J]. 汪贞干. 怀化师专学报. 1992(01)
硕士论文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商补[D]. 夏维新.南京师范大学 2005
[2]《春秋左传》杜预注研究[D]. 王巍.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91084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杜预及其《春秋左傳集解》
(二) 杨伯峻及其《春秋左傳注》
(三) 本文的写作对象及内容
二、释義不同的名词
(一) 饮食
(二) 服饰
(三) 建築
(四) 车马
(五) 师旅
(六) 宗法
(七) 人物
(八) 动物
(九) 稱谓
(十) 職官
(十一) 天文
(十二) 地理
三、释義不同的动词
(一) 生活
(二) 政治
(三) 军事
(四) 心理
(五) 言语
(六) 行走
(七) 支配
(八) 能願
(九) 其他
四、释義不同的形容词
五、其他释義不同的词
参攷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大词典》、《辞源》释义商榷四则[J]. 罗小如. 汉字文化. 2010(05)
[2]浅论《春秋左传诂》的不足(二)[J]. 方艳霞. 文教资料. 2010(20)
[3]《左传》人物称名中“子”字的解说[J]. 闫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01)
[4]“辅车相依”小考[J]. 马卫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经籍假借字间诂[J]. 孟蓬生. 中国语文. 2006(03)
[6]《春秋左传注》辨正六则[J]. 陈恩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05)
[7]《左传》杨注商兑(五)[J]. 萧旭. 江海学刊. 2002(01)
[8]《左传》杨注商补[J]. 萧旭. 古汉语研究. 2000(03)
[9]古文献学家杨伯峻的学术道路[J]. 俞筱尧. 文献. 1993(04)
[10]杨伯峻《左传注》献疑(续)[J]. 汪贞干. 怀化师专学报. 1992(01)
硕士论文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商补[D]. 夏维新.南京师范大学 2005
[2]《春秋左传》杜预注研究[D]. 王巍.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91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9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