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视角下的英汉习语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概念整合视角下的英汉习语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习语是一个民族、地域和社会特有的语言。习语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具有深邃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堪称是语言的核心和精髓。习语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凝结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经验。习语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的生活的认知。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关注习语的研究,但他们多数着眼于习语的语义、语用、文化等角度来研究习语,自从著名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认知语言学给习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舞台和新视角。随着习语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习语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崭新的思路。目前对语言学者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来探究习语背后的加工机制的研究确实很少。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视角对英汉习语的定义、分类及特征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对比。本文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即分析归纳法、比较法以及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英汉习语在语言功能、语言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分析归纳、文献研究,可以更详实的去阐述英汉习语的来源,其意义的引申及文化侧面的关系。尽管英汉习语多方面存在异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彼此之间能够交流,这表明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互换性、互通性以及可译性。本文共由七部分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方法、研究假设、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主要从结构主义、功能主义以及心理认知、传统和多元理论等角度概述了国内外习语研究现状;并对英汉习语对比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阐述。通过文献综述的研究发现以往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为本研究论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第三章理论基础。首先介绍概念隐喻理论的由来、特征和分类;隐喻的概念整合机制。其次,对习语的特征、分类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这些为英汉习语的对比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第四章分别从结构、语义、语用、共性与差异性等方面对英汉习语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章重点举例英汉两种语言中大量的习语,通过分析指出了英汉习语表征的意象对应范式;第五章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习语语义在四个空间的投射过程,对影响英汉习语语义提取的变量(因素)原因进行概括总结,构建英汉习语语义加工机制;第六章对概念整合视角下英汉习语对应关系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第七章结论。从概念隐喻角度进行英汉习语对比研究是一种新方法,是对传统习语研究的补充。对今后英汉习语学习、英汉习语教学及翻译等实践过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论文的创新之处是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英汉习语进行全面对比分析,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建构出英汉习语语义加工模式。以该模式为参照点进行英汉习语的“语义”加工过程,为英汉习语的使用和理解提供有效的路径,这是本论文一个新的研究亮点。概念隐喻视角下英汉习语对比研究,不仅会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英汉习语的奥秘,而且能更进一步增加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认识,对习语教学的发展、习语翻泽策略探讨、自然和流畅的进行口语表达是十分必要的,这些研究都是文章的创新点。希望本论文对今后的英汉习语研究和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概念整合 比较研究 英汉习语解码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H313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3-18
- 1.1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Study13-14
- 1.2 Methodology of the Present Study14-15
- 1.3 Hypothesis of the Present Study15-16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6-18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8-25
- 2.1 Previous Studies of Idioms at Abroad18-20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Idioms at Home20-22
- 2.3 Previous Compara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22-23
- 2.4 Summary23-25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25-40
- 3.1 Conceptual Metaphor25-32
- 3.1.1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25-27
- 3.1.2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27-30
- 3.1.3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Conceptual Metaphor30-32
- 3.2 Definitio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32-34
- 3.3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34-37
- 3.4 Classificatio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37-39
- 3.4.1Classification of Grammar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English Idioms37
- 3.4.2 Classification of Structure Relation of Chinese Idioms37-38
- 3.4.3 Classification of Defini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38-39
- 3.5 Summary39-40
- Chapter Fou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40-56
- 4.1 Structural Comparison40-42
- 4.2 Semantic Comparison42-43
- 4.3 Pragmatic Comparison43-46
- 4.4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Source46-53
- 4.4.1 Similarities in the Source46-51
- 4.4.2 Differences in the Source51-53
- 4.5 The Correspondences in Representing Imag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53-55
- 4.5.1 Full Correspondence53-54
- 4.5.2 Partial Correspondence54
- 4.5.3 Non-Correspondence54-55
- 4.6 Summary55-56
- Chapter Five The Construction of Semantic Processing Models for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56-70
- 5.1 Source Domain (Input Space I) and Target Domain (Input Space II) of English andChinese Idioms57-60
- 5.2 Generic Spac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60-61
- 5.3 Semantic Blending Spac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61-66
- 5.4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Extrac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66-69
- 5.5 Summary69-70
- Chapter Six A Study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Idio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Blending70-75
- 6.1 Direct Transference Strategy from Source Language to Target Language70-71
- 6.2 Compensation Strategy for Partial Correspondence71-72
- 6.3 Language Oriented Strategies for Non-Correspondence..72-73
- 6.4 Summary73-75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75-78
- 7.1 Major Findings of Study75-76
- 7.2 Limita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Further Study76-78
- Bibliography78-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81-83
- Acknowledgements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森;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夏国建;英汉习语对应关系浅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曾红明;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习语的翻译[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孙正伟;英汉习语的比较与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5 户进菊;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唐陆军;;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李志芳;英汉习语的文化对比和翻译[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陈新颜;英汉习语对比[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7期
9 吴浔生;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曹萌;英汉习语的特点及其翻译[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卫国;;论英汉习语的分类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保云;;通过英汉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王惠;;英汉习语文化特征差异对比浅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惠;;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对比浅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艳娥;;论英汉习语对译中的形象呼应、错位与空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克炎;;英汉习语的文化误读探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晓琴;;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与习语中植物的翻译[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克炎;;英汉习语喻体选择制约因素探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曾晓光;;论英汉习语词典中词条义项和释例汉译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李杨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语言学院 王民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N];山西青年报;2014年
2 顺平职教中心 李文娣;英汉习语与民族文化特征[N];学知报;2011年
3 上饶县第六中学 李兰;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N];上饶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杨;基于社会与文化视角的英汉习语对比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周尔纳;概念整合视角下的英汉习语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3 兰飞飞;英汉习语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王梅;从英汉习语看英汉文化的异同[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谌桂君;论英汉习语互译的信度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陶三琴;[D];苏州大学;2002年
7 王欣欣;英汉习语文化对比与翻译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8 苏科;英汉习语的认知语言学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马迎春;文化翻译视角下的英汉习语互译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于洁;英汉习语及其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概念整合视角下的英汉习语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0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