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的历时认知语义研究
本文关键词:“哥”的历时认知语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义的变化转换 语法化 凸显 情感色彩 概念的知识结构
【摘要】:"哥"的本义为"歌",转换出"兄长"义,途径为音译加缩略或基于人的体验的隐喻认知操作;"兄长"义的引申结果为转换或变化,方式为转喻或隐喻。"哥"语法化表现为后缀化和义素的脱落,"滞留"义素直接影响到"哥"添加何种情感色彩,而义素的凸显和隐略则基于概念的知识结构。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语义的变化转换 语法化 凸显 情感色彩 概念的知识结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词概念框架视域下汉语超常与规范研究(13BYY121)”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名词性网络新词的认知语义研究(CX2014B215)”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1.引言现代汉语中,“哥”一般表有血亲的、平辈且年长的男性。近几年,网络媒体频繁出现语义虚化的“哥”,而且其生成能力颇强,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例如:(1)潮爆流浪汉惊现完爆犀利哥。(前瞻网,2014年7月20日)(2)大姚与春哥球星明星各种大撞脸笑翻众人。(光明网,2014年9月16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星亮;从哈、柯、汉亲属称谓看最古老的亲属制[J];民族研究;1982年05期
2 邬菊艳;王文斌;;英语“类词缀”的认知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2期
3 张清常;;《尔雅·释亲》札记——论“姐”、“哥”词义的演变[J];中国语文;1998年02期
4 涂海强;杨文全;;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5 陈宗振;试释李唐皇室以“哥”称父的原因及“哥”、 “姐”等词与阿尔泰诸语言的关系[J];语言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X;论泸沽湖畔母系家族在家族婚姻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03期
2 杨阳;;网络新词“XX控”生成机制的认知诠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徐大明;联系社会来研究语言──重读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4 何星亮;论人类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邹晓玲;;流行语“X哥”的语言学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黄金金;;典型称谓名词中类词缀的认知语义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7 尤远;;关于新兴词族“X星人”的认知隐喻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6期
8 池文凭;;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日语流行语的类词缀现象[J];才智;2013年28期
9 周鼎;;西安所出两方唐代亲王墓志补释——兼论唐代皇室中的以孙为子现象[J];碑林集刊;2012年00期
10 王晶;;敦煌家庭史研究述奤[J];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2014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淑娉;;关于血缘家庭[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2 詹承绪;;略说新时期的中国民族学[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宫海荣;鄂伦春语亲属称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段锐超;北朝民族认同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蕾;始兴县客家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肖娟;从认知视角探讨英语类词缀的生成机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殷密超;俄汉语构词变异错合解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邬菊艳;英汉类词缀探究[D];宁波大学;2010年
5 陈飞;英语新古典准复合词的形态学考察[D];宁波大学;2010年
6 段英倩;清代史料笔记训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华;现代汉语表人名词后缀、类后缀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沈淑花;维吾尔语亲属称谓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9 刘红花;《广韵》方言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黄敏;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杨X;论人类起源学的几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6期
3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4 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严汝娴 ,宋兆林;纳西母系亲属制与易洛魁亲属制的比较研究——兼论亲属制度的起源问题[J];民族研究;1980年02期
6 何星亮;从哈、柯、汉亲属称谓看最古老的亲属制[J];民族研究;1982年05期
7 白翠琴;论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对汉族发展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0年03期
8 陈宗振;我国突厥语的“父母兄姊”等称谓及其演变[J];民族语文;1996年04期
9 赵文工;“哥哥”一词的来源初探[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王建伟,苗兴伟;语法化现象的认知语用解释[J];外语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祖,
本文编号:731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3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