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宋代的方言观及方言研究论略

发布时间:2017-08-29 06:02

  本文关键词:宋代的方言观及方言研究论略


  更多相关文章: 宋代方言观 宋代方言研究 古代方言研究


【摘要】:宋人非常重视方言,著文亦屡屡称引扬雄《方言》。他们认为,今之方言,或于文献有徵,或为古语之遗,或为通语之讹。宋代的方言研究成果,专书有王浩《方言》、王资深《方言》、吴良辅《方言释音》、龚养正《续释常谈》等4部(均亡佚);方言论述有400余条,蕴含于50多部笔记杂著中;方言记载近1000条,散见于注疏、辞书、笔记、地记、杂纂和诗文集等100余部文献中。宋代方言研究的内容包括对方言现象的认知、对各地方言语例的记述、对方言名源的探寻、对方言本字的考辨、对诗文中方言现象的揭示等,其研究呈现出方言论述大量出现、方言词汇和方言语音并重、南北方言都得到关注等特点。文章认为,纵观古代方言研究史,宋代当为走出低谷而开始回升的时期。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宋代方言观 宋代方言研究 古代方言研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南北朝唐宋方言学史料辑考”(项目编号:13YJA74005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M530676)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古代零散方言材料汇纂”(项目编号:14XYY011)的资助
【分类号】:H171
【正文快照】: 宋代勃兴的说唱伎艺离不开方言,[12]46而科举因重视方言,宋人著文屡屡称引扬雄《方言》。考试则要求文人留心和回避方言,因此,较之南北晁说之《景迂生集》卷一三:“扬子云作《方言》,朝、隋唐时期,宋代关注方言的学者明显增多,也其辨已悉,犹有通训,何不览诸?”周必大《文忠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学诚;论《说文》的方言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潘家懿;《临汾屯里方言研究》跋[J];语文研究;2004年03期

3 李旭;梁磊;;河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02期

4 肖丽君;;方言研究在英国[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唐庆华;刘上扶;;广西方言研究:回顾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9年03期

6 周志锋;;百年宁波方言研究综述[J];浙江学刊;2010年01期

7 ;张惠英著《崇明方言研究》出版[J];语文研究;2010年02期

8 刘村汉;;广西方言研究专栏[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范进军;;九载辛劳意志坚 卷中文字近前贤——评言岚的《醴陵(板杉)方言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尹仲贤;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 彻底批判方言研究工作中的资产阶级思想[J];吉林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6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昭铭;;《天台方言研究》绪论[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锦华;大同有个方言研究会[N];大同日报;2011年

2 刘俐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综合语音实验室;“方言实验工作系统”使方言研究更科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周政;方言是地域文化研究的活化石[N];安康日报;2007年

4 记者 王巷扉 通讯员 范正民;全国重点非遗专著《庆元方言研究》面市[N];丽水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锦华;大同方言研究的三驾马车[N];大同日报;201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张振兴;以语言事实支持方言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王忠明;开采安康方言富矿正当时[N];安康日报;2011年

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江浙吴音研究”负责人、湖南邵阳学院教授 钱毅;填补汉语历史方言研究空白之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邵则遂;浅谈扬雄方言研究后继乏人的原因[N];光明日报;2007年

10 中共大同市委党校 王一渊 韩府;略论大同方言研究的学术价值[N];山西党校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阮咏梅;浙江温岭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肖萍;江西吴城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林齐倩;苏州郊区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颖超;青岛方言中的外来词和古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凤华;安徽宁国城区湖北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周梅;徐州市区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凤华;安徽宁国城区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吴可珍;江西石城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颜峰;郯城(重坊)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7 刘亚;临清方言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8 周芸;句容方言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9 吴昊;黑龙江嫩江方言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龙;山东陵县方言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51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51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d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