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淳方言声调的格局及历史演变
本文关键词:江苏高淳方言声调的格局及历史演变
【摘要】:语音实验结果显示,高淳方言有7个单字调,呈阴高阳低的格局,全浊上归阳去、次浊上归阴平、次浊去归阴去,阳入已明显舒化。依据连读变调和方音比较构拟出高淳方言早期的8个声调。次浊声母字归阴调类的演变源于次浊音的"游离性"和调型的一致性。阴上、阴入的调值演变属于晚近音变,源于声调系统保持区别性的需要,演变方向受制于内部系统和降势音高。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高淳方言 声调 历史演变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石臼湖流域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2016M59158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方言自然口语有声基础语料库建设”(12&ZD177)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高淳位于南京市的南端,东接溧阳,西临宣城、当涂,北靠溧水,南与郎溪相望,下辖8个镇,面积802平方公里,人口42万1。高淳地势东高西低,分为西部圩区和东部山区,东部方言(又称山乡话,以桠溪镇为代表)属吴语太湖片的毗邻小片;西部方言(又称水乡话,以淳溪镇为代表)复杂,前人将其划归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祥;;边县:高淳地域视角及其志书记述[J];中国地方志;2011年10期
2 孔建顺;;《高淳年鉴》1998年卷出版[J];年鉴信息与研究;1999年03期
3 杨茂荣;高淳方言中自成音节的鼻辅音[m][n][η][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李代明;;高淳的民间美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1年03期
5 赵建峰;;十年巨变话高淳[J];铁军;2012年11期
6 张康太;;高淳[J];新闻通讯;1984年06期
7 沈凯;;让广场舞蹈彰显其独特魅力[J];剧影月报;2014年03期
8 梁鸿夫;高淳造船是与非[J];中国水运;1996年10期
9 陶思炎;;南京高淳水陆画略论[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陶思炎;;南京高淳水陆画略论[J];艺术学界;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月华;;《高淳年鉴》(2003)编纂浅识[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2 孔维财;狄啸;时冬头;;南京市高淳区雷暴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 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防雷新技术[C];2014年
3 濮阳康京;;高淳戏楼[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颜芳;实施“五个一”,高淳破难题谋跨越[N];新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俞巧云 陈钢 本报通讯员 孔祥顺 左年生;四个“富”字,演绎“品质高淳”[N];新华日报;2009年
3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张璐 马金;高淳古方言濒临失传[N];南京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颜芳 俞巧云 陈钢 本报通讯员 左年生;高淳:国际慢城的“慢”动作[N];新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毛庆 汤文慧 本报通讯员 左年生 杨军;高淳打造“幸福慢城”[N];南京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顾巍钟 颜芳 本报通讯员 孔祥顺 左年生;高淳:静美乡村的绿色崛起[N];新华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伟;高淳“慢城”:是慢到底还是被带快[N];工人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毛庆 见习记者 储笑抒 通讯员 左年生 杨军;高淳启动“双学典型在高淳、我们自己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N];南京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韩灵丽;“慢哲学”下的高淳实践[N];光明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崔洁 肖水金 通讯员 丁晓头;南京高淳:专项预防回应百姓关切[N];检察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孔育红;基于“慢城”理念的高淳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高致宇;南京高淳现存明清时期道教神像画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3 杨琳;新农村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0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6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