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缅语指示代词研究
本文关键词:彝缅语指示代词研究
【摘要】:指示代词是代词下的小分类,具有指示和替代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频繁。语言学界对指示代词的研究很不平衡,对现代汉语指示代词的研究非常充分,而对少数民族语言指示代词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从彝缅语指示代词的类型、语序特点、句法功能、词源关系几个角度进行描写、分析,归纳其特点:类型上,彝缅语指示代词以二分型和三分型为主,多分型是少数现象。语序上,主要有“指代——量”偏正结构语序和“指代——名”偏正结构语序。语法功能上,彝缅语指示代词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词源关系上,彝缅语各语言指示代词部分存在同源关系。彝语组语言第三人称代词来源于指示代词。最后,文章将彝缅语支指示代词与藏缅语族其他语支指示代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分析这些亲属语言指示代词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彝缅语 指示代词 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217;H4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5
- 一、研究现状7-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3-15
- 第一章 彝缅语指示代词的类型15-23
- 第一节 单纯指示代词的类型15-19
- 一、二分型15-16
- 二、三分型16-18
- 三、多分型18-19
- 第二节 其他指示代词的类型19-23
- 第二章 彝缅语指示代词的语序23-36
- 第一节“指代——数量”偏正结构语序23-26
- 第二节“指代——名”偏正结构语序26-36
- 一、指示代词直接修饰名词27-30
- 二、指示代词与数量词组合修饰名词30-36
- 第三章 彝缅语指示代词的句法功能36-48
- 第一节 指示代词作主语36-39
- 第二节 指示代词作宾语39-41
- 第三节 指示代词作定语41-44
- 第四节 指示代词作状语44-48
- 第四章 彝缅语指示代词的词源关系48-51
- 第一节 彝缅语各语言指示代词的词源关系48-50
- 一、近指指示代词的词源关系48-49
- 二、远指、更远指指示代词49-50
- 第二节 彝缅语第三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的词源关系50-51
- 第五章 与藏缅语族其他语支比较51-65
- 第一节 类型的比较51-54
- 一、单纯指示代词的类型比较51-52
- 二、其他指示代词类型比较52-54
- 第二节 语序及语法功能的比较54-63
- 一、语序比较54-58
- 二、语法功能比较58-63
- 第三节 词源关系的比较63-65
- 一、远指、更远指指示代词词源关系63-64
- 二、指示代词与第三人称代词词源关系64-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1
- 一、学术专著类67-68
- 二、期刊论文类68-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71-72
- 一、课题71
- 二、论文71
- 三、参与编的书71
- 四、参会71-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劳醒华;简述古汉语指示代词向非代词的转化[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郑芷莲,于长春;俄语中指示代词的确定范畴[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邝萍;英汉文中指示代词照应作用的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陈_g;;新县方言的指示代词[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2期
5 蒋华;;指示代词研究述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李冬香;;湖南省岳阳县方言的指示代词[J];贺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全薇;;国外关于指示代词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8 邹晓玲;;指示代词“这”的若干问题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王枫;;试论指示代词“然”到连词“然”的虚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常远;;浅述不同时期指示代词的特点[J];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毛家菊;张琳;夏爱军;陆汝占;;情景中汉语指示代词短语解释的形式化[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陈燕玲;;泉州方言基本形指示代词初探[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姜庆姬;;汉语和韩语词汇的潜性与显性——以兄弟姐妹类称谓语、指示代词、数词为主[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齐林;;汉语系词“是”的研究综合论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张子艳;关于“是”[N];学知报;2010年
2 王传荣 孟庆钰;巧辩速记多音多义字(十)[N];语言文字周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薇;海盐话的指示代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远;指示代词“这/那”类汉英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冬梅;汉英指示代词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宋晓晖;汉、韩指示代词对比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李阿雪;俄汉指示代词功能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松岭;指示代词“这/那”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船津良介;汉日指示代词的对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林筠涵;留学生对“这、那”类指示代词的习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洪远瑶;黄石方言指示代词“果”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付芩;壮语谓倮话指示代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10 王安乐;英语指示代词this/that和汉语指示代词这/那语法化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63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63512.html